APP下载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2020-09-10靳大帅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宅子篇文章

靳大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作者详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但是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

2.能力目标:理清课文思路,品味犀利幽默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感悟“拿来主义”,掌握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情感目标: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由文及人,由论及人,领悟“拿来主义”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让同学们首先预习包括课文相关的词语的音、形和义,多读几遍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并且在学生课下进行预习后,在课上也要给学生留出至少阅读一遍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索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的意义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进行分享,沟通和交流,此外,这是一篇杂文,学生也需要了解什么样的文体叫做杂文,因为学习一篇文章,不能只学习一篇文章,而是要学习这篇文章相关的最可能多的知识和内容。要求学生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自己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自己的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对本文在学习完之后进行自己的思考,并写下来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例如你认为文中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对于这篇文章,你是如何评价的?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等等,这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

(二)课堂导入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鲁迅的一些介绍视频,进而引入课题——《拿来主义》。

(三)课程过程

1.在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之前,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主义”?(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需注意学生把象征主义混入的现象,引导学生理清象征主义与闭关、送去、拿来三主义的不同。

2.什么是闭关主义?闭关主义下人们心态是怎样的?结果怎样?(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心态:惧外——极端恐惧外部新生事物,封闭自我。“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后,又碰了一串钉子,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结合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具体地理解”闭关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3.”送去”都在送去些什么东西?鲁迅怎么看待这些东西?反映了什么心态?

学生理解:送去的是古董、“大师”,是一些脱离世界发展趋势的过时事物——守旧的人物、过时保守的传统文化。鲁迅先生将这种行为定位为:媚外。由“显出一点进步了”“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可以看出鲁迅对这种态度反对与不屑。

注意: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对于“送去主义”态度来理解后文他对“拿来主义”的态度。

4.第三段最后两句的作用?学生理解:

结构上——承上之送去,启下之送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写法)

内容上——展示送去主义对外的态度:磕头贺喜、讨(理解鲁迅先生的态度)

5.“送来”了哪些东西?

学生理解: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引申提问:20世纪二三年代中国处境与迫切任务是什么?

学生理解:战乱频繁,列强环伺,国家危机重重。

引导学生理解鸦片、废枪炮、香粉等是与国家富强崛起无用而有大害的西方之物。

6.清醒的青年们为什么也对于洋货发生的恐怖,他们想要什么?

学生理解:送来的东西不是他们的想要的,想要强国新民的药方,而这些需要国人自己来拿。由此引出对“拿来主义”的论断。

引导学生感触鲁迅先生的驳论、立论的写作方法。

7.闭关、送去、送来体现出的心态是怎样的?

学生理解:惧外、媚外、崇外。

引申提问:体现了当时国民怎样的精神状态?

理解:骨子里透着一种不自信与不自持。

8.鲁迅所谓的拿来主义是要处理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学生理解:处理如何面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而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代国家文化的再造。(与前文中对待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的态度对比)

心态:自己要自信、自持。

9.“大宅子”在课文中是什么含义?对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理解:当时中国的文化状态。(曾经辉煌过,现在已经没落,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

态度:拿来。

10.文章还列举哪几种不妥当的做法?你怎么看?(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題)

学生理解:不敢进的孱头,烧光的昏蛋,接受一切的废物。

教师引导学生:它们分别代表了面对人类文化遗产时的闭关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投降主义的文化观,是对建设现代国家文化无益的。

注意:细节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应该用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理解。

11.比喻论证

大宅子:文化遗产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

烟、姨:糟粕

孱头:不敢接触

混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12.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理解:变旧主人为新主人,变旧宅子为新宅子。就是沉着冷静,有辨别,有自信的面对中西文化,主动选择,为己所用,自主地进行现代国家文化的建设。最终实现新人和新文化的再造。仅从这一点来看,”民族魂”之谓,非先生莫属。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社会在不断发展,现在的人们很难能够理解以前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时代不同,人心不同,思想不同,那么对于当时的情态,认识自然就不大相同,也就给同学们带来了相应的学习困难,因此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时政背景是相当重要的。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就应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力,鼓励学生勇敢积极主动发言,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例如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拿来主义的作者怀揣怎样一种心情来写下这篇文章等等问题。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课件,更多的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来刺激学生的认识和记忆,而不是通过死板的文字来进行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各个感官的相互配合和刺激之下,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多的产生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让老师全盘托出,教出来一群模仿者,模仿老师者无法弹奏时代最强音。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吉林长春  130052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宅子篇文章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老爸的宅子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影壁墙的秘密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