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关键要点
2020-09-10朱福山
朱福山
创新创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在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小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和获取体育知识的同时,积极创新,勇于突破,释放个性和特色,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便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小学生的普遍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是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环节更为充实,调动了小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1 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大量重复并枯燥的学习环节,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甚至部分小学生还会抵触体育学习,加上教师为学生给予的创新机会比较少,因此学生的创意和思想难以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因此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示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设置更多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体育项目,吸引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轻松和欢快的歌曲,让学生跟随视频学习体操,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结合音乐的节奏,自己创编出课前热身动作或者体操等,为原本枯燥的课前热身环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鼓励小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探究力,设计出能够达到热身效果,并有趣、轻松的热身环节。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体育学习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及时抓住创新灵感,将其应用到体育学习中,优化体育学习的方式。
2 从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体育活动,结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成长的需求,并清晰的认识到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展开个性化的教学。首先,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为积极创新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可以為小学生提供一些新奇的体育活动道具,如:瑜伽球、呼啦圈等,然后让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运动道具,自主设计运动规则和比赛环节,通过对体育道具的观察和亲身感受,很多小学生会展开联想,将新奇的运动道具和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如:部分小学生会设计出花样跳绳比赛,在完成跳绳的过程中加入瑜伽球练习和呼啦圈,同时还有部分小学生会将呼啦圈和运球、传球运动结合起来,小学生通过对道具的观察和分析,有效的将其与传统比较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衔接起来,设置出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环节和规则,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提升了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体育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体育活动也更加灵活,切实展现了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3 营造真实情景强化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对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知识更容易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也迎来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将体育学习转变为更加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而吸引了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小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将自身融入到情景中,然后渗透竞赛、游戏等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技能。比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先播放警察转小偷的视频,然后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小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警察”和“小偷”的角色,先让部分扮演“小偷”的学生提前10秒开始跑,扮演“警察”的学生则在10秒后开始追,通过角色演绎、情景营造和音乐渲染的方式,激发了小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让体育教学更加真实,增强了小学生的想象意识。此外,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及时观察并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动态,进而展开因材施教,搭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懈怠情绪。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个相对开放和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进而投入到创新的环节中。
4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导小学生积极创造,设计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环节,吸引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性。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出发,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出课前热身环节,同时教师还要借助新奇的体育教学道具,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此外,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营造出真实的情景,结合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和创新中。
(作者单位: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