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分析

2020-09-10陈娟婷陈法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医务人员

陈娟婷 陈法聪

【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100例发生乙肝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STAI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是由于对乙肝职业暴露的危害有明确意识而导致,提示医疗机构除了需重视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前个人防护培训外,应给予发生乙肝职业暴露适当的身心治疗,改善医务人员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帮助医疗机构制定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临床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1]。乙肝作为一种可以经由血液传播的疾病,通常经过输血或者各种有创伤的操作、检查而发生感染,而临床医务工作者由于职业接触乙肝病毒较多,若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往往会对医务人员带来严重的心理危害。本文将结合对医务人员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態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医疗机构制定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奠定理论基础,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共200例医务人员进行观察与分析,其中100例发生乙肝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男48例,女22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为(36.85±5.45)岁;100例未发生职业暴露表现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为(36.52±5.24)岁;两组在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两组人员皆为常与乙肝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两组人员皆积极配合实验;两组人员经知情本次实验内容。排除标准:排除不配合实验人员;排除实验途中退出人员。

1.2方法 本研究成立针对“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的研究小组,由院感专职医师2名,护师1名组成。本项目专职医师负责项目的设计、申报、资料收集汇总及统计分析,两位项目参与人分别负责数据收集、数据统计以及数据收集,工作计划为:(1)立项相关资料搜集及整理;(2)问卷印制、预调查;(3)搜集观察组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暴露的个人资料及暴露后的心理状况调查,并结合同阶段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对照组医务人员资料进行观察;(4)整理及汇总所收集到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5)对前期工作进行收尾,上报研究成果。

1.3测量工具与方法 采用国际认证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有20项条目,两项调查表皆对医务人员的焦虑所呈现的状态以及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全量表进行1–4级评分(状态焦虑: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特质焦虑: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最小值为20分,最大值为80分。受试者要求在10-20分钟内完成问卷填写,问卷完成后由专职人员对所有条目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方式的构成情况 医务人员乙肝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且以注射针和头皮针损伤为主,两者所占比例为81%。见表2所示。

2.2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分布 从表2观察结果显示,发生乙肝职业暴露不同的职业类型医务人员之间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均有差异,以护士评分较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评分高。

2.3 两组医务人员STAI量表评分结果 通过对两组医务人员STAI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于表1。

3 讨论

乙肝又被称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乙型肝炎患者以及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2],临床症状表现常可见乏力、畏食、恶心、腹胀、等全身症状表现和消化道症状表现,同时还会有肝区疼痛、肝脾大、肝纤维化,临床检查一般以血清学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胆红素检查等为主[3-4]。

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是由于从事乙肝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破损皮肤、黏膜、被含有HBV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等发生感染的情况[5]。虽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对于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仍缺乏足够认识,在医院内也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以及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因此医务人员很难疏解发生职业暴露之后的担忧、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6-7]。

本次研究显示,医务人员乙肝职业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多数职业暴露发生在拔针、静脉输液、注射操作、处理废物等操作环节。在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不少医务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两组医务人员STAI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分布对比的人员评分中显示,护士的心理评分较其他医务人员评分高。护士由于接触锐器机会多,属于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在诊疗操作时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依据姜雨忻等人的研究,临床需要在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以及对医务人员加强关于乙肝传播途径和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机能培训[8]。同时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以及管理系统,成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心理疏导的专业机构,通过专业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的医务人员之间建立的具有咨询功能的关系,帮助出现职业暴露的人员缓解心理以及精神压力,消除内心的恐惧,积极配合后期治疗,同时通过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讲解,用以规范临床操作,也用以降低其不良心理状态[9]。

综上所述,临床医务人员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护士群体,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对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的积极治疗以及加强对乙肝职业暴露的防护,用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本次调查研究也为帮助医疗机构制定不同人群的可行性心理干预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瑜, 金广超, 孙继伟, 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6): 2005-2011.

[2] 林金蘭, 王娟, 王梅青, 等. 新建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特点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0): 31006-31008.

[3] 孙冉, 马璨, 赵永梅, 等. 某市13家医疗机构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8): 632-635.

[4] 陆天意, 毛翔, 彭二磊, 等. 2000-2017年国际HIV暴露后预防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11): 1501-1506.

[5] 李筱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 8(03): 120-121.

[6] 付玲娜, 张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 34(01): 33-37.

[7] 周飞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 32(10): 32-34.

[8] 姜雨忻, 王凤, 赵丽, 等. 医务人员固体颗粒物的接触现状及健康影响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5): 362-366.

[9] 董艳.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疏导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34): 5-5.

基金项目:河源市科技计划项目(180705160222499)

作者简介:陈娟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疾控控制方面。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