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2020-09-10李康田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文探究

李康田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课堂是主攻点或“切入点”。可以说,如何建构新课程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新课程老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去实行有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切切实实地掌握有用的知识。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建构起新课程有效乃至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高效课堂的基础: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评价教师为主,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努力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关注新课标,必须关注三个维度。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一点收获,那就是有效的。按照王老师自己的说法就是:“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其实,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当是思想者),要独立思考,如果没有思想,人生也就毫无价值。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①

以《我很重要》这篇课文为例,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对于这样一篇文章,重点不在于对文本的研读,而是感悟生命的情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选择文中你最有感触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围绕这一目标,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感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想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可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而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有效的。

二、高效课堂的途径:有效教学方式的呈现

新课标当中,特别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不再是唱独角戏,教师也树立了“对象”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表现出来。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是否能獲得良好效果,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关键在于导语是否导得好,导得妙,是否导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老舍的《我的母亲》时,以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导入;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则讲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激趣,往往能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巧设课堂情景,让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朗读、绘画、歌唱,或者利用多媒体的音、形、色、态等优势来营造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城南旧事》时,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同学分别扮演“小英子”和“戴草帽的人”,通过表演,戴草帽的人那性格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也不点自明了。

再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适当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例如学习鲁迅的《药》,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然后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课堂学习自主性的最好体现。

(2)捕捉“空白”点延伸。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例如在教《项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假如马蒂尔德十年之后,还清了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的,她的虚荣心还会继续吗?还是从此变了一个人,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生活了呢?”教师此时扮演的角色应是释疑、引导,而不是灌输,更不是强加、扭曲。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印象就要深刻得多。

(3)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中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宝玉挨打》。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宝玉的做法有没有可取之处?让学生研究,讨论中明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宝玉的做法并没有错,错的是他出生在封建社会的时代里,“学而优则仕”。有一学生还写一篇《为宝玉叫好》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可以教育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文章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方式上来。

三、高效课堂的关键: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

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直接途径就是语文教师了,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上的指引者,要做到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共同沉浸在语文的教学氛围中,就会为老舍《我的母亲》中母亲的爱子之情、舐犊之心而感动,为李密《陈情表》中李密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不去就职而落泪,为《鸿门宴》中项羽因为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放走刘邦而导致最终乌江自刎而感到遗憾,为《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而感到愤怒......师生共同陶醉在“语文味”中,营造美妙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作为语文教师,完成一个课程教学后,就应该反思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纵观效应。了解学生的乐学程度,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自身对课堂的操控情况等等,这些都应该去思考及反思。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真正为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非著:《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文探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设问引导探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