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10谭晓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血管介入治疗

谭晓艳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8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介入护理,将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DT评分低于参照组,均P<0.05,差异显著。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血管;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脑部血管发生的各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或者持久性的局部与弥漫性脑损伤,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的特点。近几年以来,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下,生活饮食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这也促使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渐渐增高,并且导致患者致残与致死的几率也明显提高,能够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進行治疗[1]。当前临床中针对脑血管疾病主要采取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在介入治疗后可能会促使一些并发症发生,会给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合理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对此,本次选取我院98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介入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总结相关经验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从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时间内随机选取98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以患者都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且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使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 22,年龄范围分布在43~75岁内,平均(65.57±3.14)岁;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8: 21,年龄范围分布在42~74岁内,平均(64.91±3.28)岁。对比两组间资料后P>0.05,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将备皮、导尿等准备工作做好,并且指导患者正确排尿方式;介入治疗完成后给予环境护理与日常护理,仔细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则立刻禀告医生,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2]。(2)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介入护理,内容有:①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脑血管疾病知识认识以及疾病产生的疼痛感等影响,所以促使患者十分容易产生紧张与焦虑等心理情绪,而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则会给冠状动脉收缩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诱发心绞痛产生。对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多和喊着交流,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将介入治疗的优势告知患者,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有的疑惑,同时告诉相同病例患者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②给予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并且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及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及时观察低血压与心脏跳动情况,若有异常必须立刻告知医生,从而第一时间进行抢救。③给予术后护理,介入治疗成功完成后,患者的桡动脉压会发生下降,所以在进行鞘管拔除时,必须对患者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以防止静脉回流出现异常,同时还要仔细查看患者穿刺孔渗血情况,一旦出现渗血则必须给予加压包扎。④给予饮食护理,由于治疗后患者体内可能会存留一些造影剂,所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腹胀的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食些易消化的食物,在进食后可以进食些苹果与香蕉等促消化水果,同时告知患者需要禁止牛奶大豆类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排尿,从而有效排出体内造影剂。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果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消退且无明显并发症则可评判为显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与并发症均取得明显改善则可评判为有效;如果患者均无任何变化,则评判为无效;患者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伤口出血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2)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通过NIHHS量表与心理痛苦量表(D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则代表患者神经功能与心理状态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计算数据,行t、χ2检验,以(_x±s)(n/%),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DT与NIHHS评分比较 从表1清晰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DT评分与NIHHS评分均比参照组低,P<0.05,差异显著。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如表2,研究组护理有效率远远高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护理后,研究组49例患者中,出现脑血管痉挛与伤口出血患者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参照组49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有4例患者出现伤口出血,有2例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8.36%;显然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显著(χ2=5.0178,P=0.0250)。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不但会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大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且对患者产生的干扰也较小,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术后十分容易引发并发症,不利于预后恢复,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介入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准确掌握患者心理情况,给予有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协助配合医生治疗,有利于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术后及时观察患者恢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以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正确饮食指导,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4-5]。从本研究结果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华, 李婷婷, 梁秀平. 追踪护理学方法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实践[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0): 1450-1452.

[2] 余萍.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r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2): 1614-1615.

[3] 凌燕, 冯林娟.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91-92.

[4] 张晓兰. 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1): 353-355.

[5] 王艳杰.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1): 232-233.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血管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
摇晃婴儿可导致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