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机械类专业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0-09-10贾秋霜赵焕翠刘晓燕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过程控制教学内容

贾秋霜 赵焕翠 刘晓燕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AutoCAD课程,结合自身企业制图工作经验、立足当下学生的学情分析,重点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引进CAD图样智能评测系统、注重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AutoCAD course set up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al major,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enterprise drawing work and the current student's study situation analysis. The emphasis is 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ntroducing CAD pattern intellig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emphasizing process control.

关键词:AutoCAD;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内容;智能评测;过程控制

Key words: AutoCAD;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intelligent evaluation;process control

0  引言

AutoCAD作为一款二维计算机绘图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造船、电子、轻工、纺织等领域。国内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都开设了AutoCAD课程,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正确而高效地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样,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utoCAD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尽管已经有多年教学经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多数教师依然墨守成规,机械地开展教学。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研究 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仍然非常有必要。

1  AutoCAD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机械制图基础薄弱

据了解,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大部分都把AutoCAD和机械制图分开成两门课来上,机械制图课在前,AutoCAD课在后,机械制图在教室开设,AutoCAD在机房开设。由于机械制图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普通高职生之前又缺乏相关专业基础,加上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因此,能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寥寥无几。再加上跨学期带来的遗忘,所以,学生在学习AutoCAD课程之前,机械制图知识基本上已所剩无几。

1.2 学生公差配合知识空白

我们都知道,一张完整的零件图除需要绘制必要的视图以外,又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内容。而大部分院校目前都是将公差课程安排在AutoCAD课程之后,导致学生在进行本课程学习时,对公差配合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从而很难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內容的识读和标注。

1.3 缺乏专业的评价和反馈

我们的高职机械类专业班额一般在40-50人,AutoCAD课程通常单班授课。在课程前期单一的平面图形绘制阶段,学生课堂完成情况和作业的评价教师尚可应付。但是到了课程后半段,学生每次上课都需要进行适当难度的完整图样的练习。由于学生完成的每张图纸中都包含着大量的图元、尺寸、符号和文本信息,学生完成情况差异也较大,因此,教师极难对每位同学的图样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逐一审查和及时反馈。往往只能针对大体完成情况进行赋分,对共性问题进行反馈。

1.4 当代学生对手机过于依赖

当代高职生因为缺乏学习压力,多数很难摆脱手机的诱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不分场合和时间,校园里、课堂上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一个个“低头族”和“手机控”。可以说,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的课堂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

2  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和深入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分享如下:

2.1 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想要全面地掌握AutoCAD软件,最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独立绘制出合理、美观,并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零件或装配图纸,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深度。因此,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进行充分融合。

2.1.1 精心设计线上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机械制图基础薄弱、公差配合知识空白的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了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的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题库,每次课前要求学生完成线上预习和在线测试。

课前发布教学素材和拓展训练用图样,让学习进行课前研究,梳理出绘制步骤、操作要点以及存在的困难之处,并将梳理结果进行线上展示。

为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普遍偏弱的难题,笔者利用三维CAD软件,将为学生挑选的每一个训练图样都创建了相应的三维模型,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时更好地进行图样识读。

同时,线上资源遵循颗粒化、碎片化要求,以微课、短小录屏视频的形式呈现,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走进教室前,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准备。

2.1.2 合理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

另外,我们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也时不时让学生拿出手机,进行随堂检测、问题讨论、作业上传和互评。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活动参与面的目的,也让学生舍不得放手的智能手机发挥出正面作用。

2.2 立足实际应用,优化教学内容

2.2.1 删除AutoCAD部分内容和命令

相对于专业的三维CAD软件,AutoCAD软件的优势是平面绘图,三维功能并没有多少优势,企业也很少有人使用。同时,机械类专业高职生后续还会安排专门的三维CAD软件课程。另外,AutoCAD轴测图绘制,实际应用意义也不大。因此,我们将AutoCAD软件的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删除,节省的课时都用于平面图形内容的学习、训练和强化。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企业绘图经验,根据专业特点与需求对一些不常用的命令和功能进行了删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更实用的命令,学到更多更有效的操作技巧。

2.2.2 增强图纸模板的定制内容

在AutoCAD软件中,定制符合中国标准的图纸模板,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大大提高绘图效率。所以,每个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制图模板。例如在模板图样中设置好常用的图层、尺寸标注样式、文字样式,设置常用的多线样式、点样式、多重引线样式、表格样式、打印样式等;创建标准的粗糙度、锥度的斜度符号;定制标准的标题栏、明细表、图框等图块等等,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在图纸模板定制的过程中,也相当于是对穿插在训练任务中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复习和整合,对学生的学习总结和提升非常有帮助。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加重和强化。

2.3 对接先进技术,引进CAD智能评测系统

最近我院准备引进了一款CAD智能评测系统,该系统内含机械制图基本规定、图样画法、尺寸标准、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等国家标准和大量智能图形算法。能够快速识别并检查出dwg图样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并作出判断和赋分。据介绍该系统1分钟内能完成50张图纸的评测,并自动汇总出成绩单。评测结束后,学生可自行点击每个评分项,快速定位到图纸相应区域,清晰、直观地查看自己的错误点。

2.4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过程控制

2.4.1 严抓课堂纪律

从开课之初就要明确要求,严格管理,后期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管理难度自然而然就减小了。实在不服从任课教师管束或者数次不完成上机练习任务的交由班主任去做工作,同时邀请班主任随机到班听课或抽查课堂纪律。

2.4.2 落实过程考核

建立及时详细的过程考核档案,力争每次训练任务都能进行关键要素的评价和反馈。笔者设计的过程考核是5分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另外也增设了附加分,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或者完成特别出色的给予5+或5++的分数。同时对于完成速度也进行了标注,如第一个正确完成的分数为51,第二个正确完成的分数为52,…,第N个正确完成的分数为5N。

2.4.3 放慢教学节奏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欠缺、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我们紧遵其认知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完全“按计划”进行,而是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求效不求速。因此,所涉及的知识都是一项一项,一点一点往任务里加,并尽量缩短单次讲解时长,将知识碎化,边讲边练,边练边讲,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跟上进度,不至于遇难而退。

2.4.4 兼顾思政教育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弘扬工匠精神。例如中心线伸出视图轮廓的长度、尺寸距离的均匀、尺寸交叉时的处理、文字的高度以及线型的颜色等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力求按照企业的制图标准来开展教学。这些细微之处都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树立工匠精神奠定基础。另外在任务实操训练的过程中,也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积极讨论,共同进步,这对于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有一定的帮助。

3  结束语

总之,AutoCAD课程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如果仅仅简单地讲解几个命令,绘制几个实例就以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对接岗位要求,将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实践证明经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笔者所承担的教学班级,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课堂氛围积极、热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巍.五年制高职学情分析及改善策略[J].科技资讯,2017(8):181-182.

[2]蔄靖宇.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4):84-85.

[3]魏茂春,黄榕熙,高诚辉.机械类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5):172-174.

[4]李倩云.AutoCAD課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机电教育创新,2019(8月下):115.

[5]李艳芳,崔成梅,张云秀.基于微课的《AutoCAD高级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河北农机,2018(10):11-12.

猜你喜欢

过程控制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