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写作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20-09-10李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媒介融合创新教学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的用人标准一再提高,学生仅仅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而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或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显然达不到要求。新闻写作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模式,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与社会需求同步。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写作;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033-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xmyb18243

新闻写作是新闻业务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新闻作品的好坏。通过新闻写作创新教学,使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带来的种种变化,除了能熟练运用新闻报道的几种主要文体,如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等,写出规范的新闻作品,还能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业界新特点和用户新需求,做到融会贯通。

一、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外众多高校正在积极推进新闻业务类课程教学改革,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媒体融合战略发展新趋势”为导向,开展了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采写和生成新闻报道等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搭建起采写编一体化的教学与实践自媒体平台,通过“RUC新闻坊”“NJU核真录”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的原创作品;暨南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新媒体新闻写作、社交媒体写作等新型网络公开课程;深圳大学将调查性报道、大数据新闻等列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以上改革,大多是突破传统课堂的尝试,旨在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扮演主体角色。

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各大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等,这些就业岗位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重大,他们写出的文字作品有极强的示范效应且社会影响长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封闭于课堂内的讲授式、模拟式或单一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要领,更无法适应媒介融合时代业界的用人需求。因此,需要突破传统课堂,改良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培养出具有立体化写作能力的融媒体人才。

第一,与采访相结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需要通过采访获取素材,而写作构思又会影响采访内容,在教学中无法将二者割裂开来。传统教学计划是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分别独立开设课程。201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出版;2019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两本新教材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近年已有不少高校将采访学和写作学两门课程合并。

第二,更新教学案例。学习写作,一要读,二要写。读什么和如何读都很重要。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案例库,向学生推荐值得读的作品。这些案例可以是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可以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来自传统媒体,也可以来自新媒体或自媒体平台,但案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另外,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寻找新的案例。

第三,突显讨论作用。传统新闻写作教学往往是“理论—案例—理论”的模式,即教师先系统地讲授相关写作理论,再举出相应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理论。这种教学模式理论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学生往往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可以借鉴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的模式[1],建立“案例—讨论—理论—讨论—案例”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通过案例讨论自然地生发出来。

第四,补充前沿知识。教师团队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还应利用假期到媒体挂职,提升业务水平。教学中,教师带给学生的可以是书本以外的学科前沿知识,比如涉及人工智能,可以让学生讨论机器人写作这一话题,选择机器自动写作的新闻稿与新闻记者人工写的稿子进行对比,讨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丰富性、关注度和写作的客观性、趣味性、可读性、倾向性等。

二、融入课程思政,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他还要求,“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写作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必须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新闻写作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依照新闻写作教学大纲,针对涉及课程思政的主要知识点,下文列举一部分并阐明相应教学内容等:

第一,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技能。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信息传播工作者,新闻作品是其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唯一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以新闻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写什么、如何写,对记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计划0.5课时。

第二,新闻报道失实的主要表现与原因。记者要有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不能受名利诱惑而制造虚假新闻。计划0.5课时,举例:记者违法收受贿赂瞒报事故真相等。

第三,用事實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新闻报道除了有显在的事实信息,还有潜在的意见信息和文化信息等。记者要有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写作时通过合理选择和安排事实材料来表达正确的态度和立场。计划1课时。

第四,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可选择典型事实“说话”,记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战略部署,选择鲜活的、有针对性的事实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计划1课时,以获奖作品《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等为例,进行讨论分析。

第五,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消息写作除了讲求实效、准确明了、简短鲜活、贴近受众,还必须客观公正、导向正确。要做到导向正确,和记者的思想觉悟息息相关。计划0.5课时,适当进行举例说明。

第六,消息标题。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党”现象层出不穷。这些标题大多格调低俗、夸大事实、误导受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计划1课时,通过案例教学和写作实训,指导学生制作格调高的标题。

第七,新闻题材与主题。新闻主题是由新闻题材生发出来的,新闻主题是否新鲜、深刻,其针对性、指导性是否强,取决于新闻题材。记者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觉悟会影响其对题材的判断,进而影响其作品主题的深刻性。计划1课时,针对同一题材,不同媒体、不同记者的报道的宣传价值和社会效果大不一样,举例进行讨论分析。

第八,新闻语言。如何使新闻语言客观、准确?除了对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还涉及记者对事实的认知能力和态度情感。写作中要避免“市长敢吃农民饭”“十米高空脚打滑 哦嗬”等思想错误或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语言。计划1课时,进行讨论分析,同时布置课堂小练习。

除了以上8点,课程其他知识点也要和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教学中要将知识要点和思政内容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三、搭建实训平台,建立社会化课堂

新闻写作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2]。而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实训平台的缺乏,在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模拟采访、新闻改写等方式开展简单的训练。因此,需要打破学界与业界的壁垒,把课堂延展到教室以外,使新闻写作实践与校园媒体、校外媒体、自媒体等相连接,建立起社会化课堂。

第一,利用好校内平台。首先,以校园媒体为平台,让学生参与校园新闻写作,校报、学生通讯社、电视台、电台、高校及院系官网、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各社团组织的发布平台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实践场所。其次,可邀请校内宣传部门教师举办写作讲座,与学生讨论会议新闻、活动新闻、校园通讯等的写作技法。最后,可建立新闻写作教学实践团队,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内部刊物,教师指导选题策划,学生进行采访、写作和编辑。

第二,搭建校外平台。首先,要加强与业界的联系,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推荐学生到基地实习,带学生到校外基地开展实训。其次,可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到校内讲课,请业界人士现身说法,让学生学习业界经验并了解社会需求。最后,利用好校友资源,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分享經验。

第三,建立自媒体平台。可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搭建起采写编一体化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自媒体平台上,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传统的选题策划及采写技能,又可以训练学生新媒体编辑及推广营销等能力。

四、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大环境给高校新闻写作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教师只有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媒介生态的变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 符欲静.新闻写作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J].新闻传播,2017(5):23-25.

作者简介:李涛(1982—),男,湖北枝江人,研究生,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媒介融合创新教学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