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姜思达式访谈节目”看新型访谈节目的创新

2020-09-10吴思萱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主持人

摘要:传统访谈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形态模式化、访谈形式套路化等问题愈发严重。为适应互联网文化的传播特征,越来越多融合互联网传播特性的新型访谈节目逐渐出现。其中,由姜思达团队打造的《透明人》《仅三天可见》,以主持人独特的人格符号为节目招牌,通过对节目形式、主持人定位、节目价值取向进行不断的实验和创新,在众多新型访谈节目中独树一帜。“姜思达式访谈节目”也为互联网背景下访谈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可能。

关键词:访谈节目;节目形态;主持人;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107-02

一、引言

2017年,姜思达在米未旗下成立逆溯文化,出品了访谈节目《透明人》。节目于2017年6月27日开播,以单元制形式每周上线,共播出5个单元,全网累计播放量超5.7亿,获得多项荣誉。作为“中国第一档短视频采访节目”,《透明人》在播放量、话题度、创新性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突破。2018年5月,姜思达携《透明人》原班人马离开米未,成立独立工作室——姜思达工作室(GANGSIDA),在2019年出品了中国首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该节目2019年10月29日于腾讯新闻上线,共8期,实现了访谈与真人秀的深度嫁接[1]。《仅三天可见》播出至今,微博话题阅读量达6.3亿,微博话题讨论量超百万,全网播放量突破3亿,获得“金鲛奖2019年度十佳网综”的殊荣。这种融入真人秀元素的新型访谈模式,让观众看到了访谈节目的全新可能。

随着传统访谈节目的衰落,新型访谈节目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些节目在节目形式、传播特点、节目内容、节目价值取向、媒介伦理等多方面呈现出新的面貌,以适应更加年轻化、开放化、互动化的互联网文化。姜思达工作室推出的《透明人》《仅三天可见》两档访谈节目,也以主持人独特的人格符号,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姜思达式访谈”,在新型访谈节目的探索中大获成功,为融媒体时代访谈节目的实验和创新提供了较为成功的案例。

二、访谈节目的形式创新

(一)访谈方式

传统访谈节目的访谈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聊天式访谈、访谈式访谈、论辩式访谈、综合式访谈四种类型。聊天式访谈是针对某一特定话题邀请多名嘉宾,通过聊天的形式各抒己见;访谈式访谈为主持人和嘉宾就某一话题进行两人对话,嘉宾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业性;辩论式访谈的话题内容一般争议较大,节目戏剧化成分较强,主持人通常起控场作用;综合式访谈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加入外插视频、片花隔断、游戏等多样化元素,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2]。《透明人》《仅三天可见》这两档节目结合传统访谈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访谈节目的形式。《透明人》虽然采用主持人和嘉宾就某一话题进行对话的形式,有着访谈式访谈的特点,但是嘉宾涉猎广泛,如“学习英语10年的空巢老人”“二环内的贵族”“TFBOYS粉丝”等采访对象,并不是具有一定权威性、专业性的人士。《仅三天可见》则结合了真人秀模式,主持人与嘉宾相处三天,在三天内观察嘉宾并完成采访手稿,在最后一天和嘉宾进行访谈。整个节目通过真实的镜头对嘉宾的生活、工作进行毫无保留的记录,看似是明星真人秀的形式,但是三天记录的目的还是实现一场真诚的人物访谈,对全新的访谈形式进行实验。

(二)节目场景

传统谈话节目大都在室内进行,有固定的场地空间、场景布置、标志性的节目LOGO(徽标、商标)灯牌、柔和的灯光等,为嘉宾营造熟悉、舒适的谈话环境。而“姜思达式访谈节目”一般采用仪式化场景,根据嘉宾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布置,或者选择对嘉宾来说具有一定意义的临时场所进行布置,通过仪式化场景为嘉宾营造特定的氛围,并表征社会现实的物理场景和心理情境[3]。《透明人》第三单元第二期采访papi酱,选择在对papi酱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央戏剧学院的勿忘剧场进行访谈;《透明人》第一单元第五期进行“网红工厂”主题采访时,主持人穿上了印有 “淘宝爆款”字样的衣服进行谈话;《仅三天可见》第三期专访于正,将最后的访谈场景设置在对于正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横店拍摄现场。特定的节目场景与特定的话题相结合,节目中出现的各类道具元素为谈话服务,嘉宾的谈话代入感更强,节目能收获更好的访谈内容[4]。

三、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创新

(一)主持人的个性化

主持人作为访谈节目的核心要素,在节目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主持人独特的人格符号会渗透到节目中,是节目内容的推进主线;节目也通过主持人的采访推动节目观点的塑造和内容的传播,增强了访谈节目的个性化特点,符合互联网文化的传播特点[5]。同时,基于互联网文化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选取范围不再局限于专业的电视从业者,而进一步扩展到媒体人、学者、作家、KOL(关键意见领袖)等多样的身份群体上。姜思达就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内容生产者”,中国传媒大学校辩论队队长出身的他因为参加《奇葩说》一举成名,从辩手身份转换到主持人身份后,他也在访谈节目中展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一方面,他保持着独特的审美,通过各种抢眼的穿搭强调自己的个性,与一般节目主持人端庄得体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他也在节目中展现着自己特有的分寸感、包容感和理解力,让“姜思达式访谈”变得更有“人味儿”,更能使节目受众产生共情。

(二)主持人访谈立场的转变

访谈节目要求节目主持人具备文化素养、新闻素养、语言素养、职业素养,能够精准判断话题的价值,深入挖掘话题的内涵,准确捕捉访谈现场的细节,力求客观公正,尽量不带主观情绪[6]。而在“姜思达式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和立场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在《透明人》中,姜思达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还是整个节目的统筹策划者。大到每期主题的选定、受访者的筛选,小到访谈时的主持人装扮、节目的后期动画,都是在姜思达的主导下完成的。同时,姜思达作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访谈立场也开始发生了转变。虽然节目依旧在努力趋近客观,不刻意追求过多的主观情绪,但姜思达也表示,采访需要“主客观结合”,主持人的态度和求知欲带动着节目的节奏,不能完全放弃主观。而这种从客观向主观的转变在《仅三天可见》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释放。在节目中,姜思达和嘉宾一样出现在镜头面前,甚至会以亲历者的身份随时向镜头面前的观众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主持人在面对嘉宾时的主观情绪表达。对嘉宾的采访手稿也是姜思达在三天相处之下,按照自己的好奇点完成的,即主持人对嘉宾的采访问题更多是在其主觀情绪判断后进行的提问。

四、访谈节目的价值取向创新

传统访谈节目大都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通过节目嘉宾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追求启迪受众,宣扬真善美;同时节目内容在精神层面对人性进行探讨,传递出节目的人文关怀[7]。而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型访谈节目不再执着于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而是探究多样的人生立场,以适应媒介融合下视频内容生产的内外动力,增强受众的情绪感染,发散受众思维,传递更为自由、包容、多元的价值观[8]。学者俞虹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电视传播价值取向逐渐走向多元化,不断追求一元与多元、同一与差异、精英与大众、主流与边缘的融合[9]。而“姜思达式访谈节目”就很好地践行了融媒体时代下的多元化价值观表达。《透明人》的嘉宾不局限于大多访谈节目会选择的社会名人,而将采访视线转向互联网受众好奇的一般对象,如“空巢老人”“双十一的网店客服”“TFBOYS粉丝”等,以此探究“一个B面的世界”,呈现更为包容的价值取向。《仅三天可见》虽然依旧以明星为采访对象,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明星隐私的猎奇,通过明星自身工作与生活的情境呈现,探讨与人生主题相关的多样话题内容,以解读各自的生活方式与社交状态。同时,节目播出时,节目官方宣传微博账号“腾讯新闻仅三天可见”也通过主持人提问和嘉宾态度展现的两版宣传海报,进一步加强节目多元价值观的呈现。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以互联网文化为背景的新型访谈节目逐渐成为新趋势。其中,《透明人》《仅三天可见》构成的“姜思达式访谈节目”,在节目形式、主持人角色、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实验与创新,将主持人的人格符号融入节目之中,以姜思达特有的真诚、观察力和包容感,深入“探索人生的B面”,将人物采访的落脚点放在“性格”上,通过对嘉宾性格的展现进一步引发受众更深层次的思考,以独具一格的节目风格在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赢得了高话题度和大众的广泛讨论。在融媒体时代,“姜思达式访谈节目”的实验性和创新性让大众看到了访谈节目的全新可能,为之后访谈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锐,刘兴宇.访谈节目的创新实践——以《仅三天可见》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06):61-64.

[2] 段旭茹.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访谈节目的转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23-24.

[3] 何静,郭钦.网络访谈节目的创新路径——以《立场》为例[J].青年记者,2020(18):73-74.

[4] 周占武.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暨南大学,2015:173-180.

[5] 尹冠琳.新媒体环境下明星访谈节目的制播特点与价值取向——以《星月对话》和《非常静距离》为例[J].河北企业,2018(12):138-139.

[6] 桑薇.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13-23.

[7] 于力音.国内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特色和价值取向——以《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和《杨澜访谈录》为例[J].新闻知识,2015(09):64-65.

[8] 田维钢,张仕成.媒体融合中的视频内容创新策略[J].电视研究,2018(08):26-28.

[9] 俞虹.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J].现代传播,2002(06):1-4.

作者简介:吴思萱(1993—),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媒介心理學。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
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