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平台研究

2020-09-10高雅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电子书产业链

摘要:相比纸本图书,电子书在保存和使用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与国外成熟的电子书市场相比,目前国内的电子书服务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多家有代表性的电子书服务平台进行调研,讨论图书馆电子书产业链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找到制约电子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产业链;数字出版;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73-02

一、引言

电子书(Electronic Book)这一概念出现于1971年,当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启动了古腾堡工程,该项目全部由志愿者参与将文字作品进行数字化,以此鼓励创作和发行电子图书。而电子书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是1995年,美国NuvoMedi公司推出的Rocket book。随后在1996年,电子书也进入了中国。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4月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1]。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电子书在阅读量上还与纸本图书有一定的差距,但电子图书正逐步被国人接受。近年来,国内各个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经费投入的逐步增加,促使很多图书公司随之开发了自己的中文电子书采购平台。而不同电子书平台的资源建设、服务方式有较大差异,也使现阶段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

二、国内电子书服务平台情况调研

(一)各中文电子书平台情况

为探究中文电子书服务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畅想之星、京东阅读、超星和可知4家国内有代表性的中文电子书平台,就各个平台的电子书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找到制约电子书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畅想之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纸质馆配书商北京人天书店集团推出的电子书平台,平台包含电子图书总数超过33万册,全部可提供正式永久版权。最近3年入库新书约7.5万册。作为纸质馆配书商旗下的电子书平台,畅想之星对部分纸本书目提供纸电同采服务,提供包库采购和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按需单册购买模式以及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和流通情况进行的按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DDA)。

超星电子书平台即超星數字图书馆是北京世纪超星公司推出的电子书平台,平台包含电子图书总数约600万册,其中可提供全文阅览、下载的约100万册,版权有效期集中在3至5年。超星电子书推荐使用包库形式购买,按年付费,不建议用户采用单册购买模式。最近3年入库新书约15万册。

京东读书是京东商城与汇云博图公司合作针对高校读者开发的电子服务阅读平台,平台包含电子图书总数约20万册,全部有正式版权,版权有效期集中在3至5年,年更新量在5万册以上。阅读方式是读者下载手机APP,通过APP阅读,或通过京东读书提供的6英寸墨水屏校园版阅读器JDRead阅读。其电子书购买现阶段采取包库的形式,未来可能支持单册购买方式。京东读书采取读者账号授权的方式,读者需注册、登录后才能阅读,平台在数字阅读数据获取和精准服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可知电子书平台是中新金桥公司推出的电子书服务平台,为“国家知识服务平台”首个分平台,主打“去中心化”构建模式。平台包含电子图书总数10万余册,最近3年新入库的新书约4万册。年更新量约3万册,购买后电子书可永久使用。采用PDA/DDA按需单册购买模式,不支持包库购买。

(二)电子书平台资源建设调研情况

各电子书平台资源建设具体情况见表1。

在资源量上,作为国内第一家数字图书馆,经过20年的积累,超星电子书毫无疑问是体量最大的。通过比较上述4家平台的资源量,可以发现平台的资源量大小、用户数量的多少与该平台经营电子书的年限成正比。超星和畅想之星的用户数量比其他两个平台多。

各平台最近3年入库新书量与2016—2018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91.23万种出版量相比差距都很大[2],充分体现了电子书市场当前最大的痛点——数量匮乏。各平台间的新书入库量也存在差距,畅想之星和可知提供的最近3年内入库新书数量是最少的,但这两个平台上的电子书全部取得了相关版权,可使图书馆购买电子书后获得电子书的永久使用权,便于图书馆对数字文献的资产属性进行确认。图书馆对于取得永久使用权限的电子图书,可以作为固定资产进行建账工作,纳入馆藏资源统计中。由于京东读书和超星电子书平台对相当部分电子书并未取得永久版权,图书馆也就无法获得永久使用服务。

在采购方式上,京东读书和超星现阶段采取的是以整库方式销售给图书馆,按电子书数量计算价格,平均单册价格远低于单本采购的价格,但用户对于电子书没有自主选择权。一旦现有电子书授权到期又不能续签,平台商就会把到期的电子书下架,按分类补充同样数量的电子书。这种方式更侧重在有效期内的使用,对馆藏资源建设的意义不大。畅想之星提供整库购买、按需单册购买两种方式,但整库购买的电子书不提供永久使用权。可知平台的电子书采用的是按需单册购买的方式,其电子书价格与纸质书价格基本持平。

在资源托管方式上,可知平台和畅想之星的电子书提供云托管和本地镜像两种方式供图书馆选择;京东读书、超星的电子书只提供云端服务,不提供本地镜像。

通过比较能够发现,各电子书平台在资源量、采购方式、资源托管方式上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取得的电子书数字版权授权不同。未取得相关版权授权的平台单册电子书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低,无法给图书馆提供永久使用权限以及本地镜像服务,只能采用云托管的方式在授权到期后将电子书下架。对于这类电子书,图书馆无法进行资产建账。综上所述,数字作品的版权问题是制约电子书以及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顺畅的关键因素。

(三)各电子书平台使用情况

由表2可知:除京东阅读外的电子书平台都可实现平台内的全文检索;畅想之星和可知可实现对接图书馆现有发现系统;4家电子书平台均能提供有声阅读书和流行的电子书格式;在阅读并发数方面,除可知电子书外的3家平台都无限制。

三、中文电子书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书馆电子书产业链包含版权方、出版社、平台商、图书馆、读者等主体。

(一)版权方

对于电子图书的版权方或作者来说,若版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会严重影响其数字化意愿。

(二)出版商

电子书出版商为确保纸本书利润,一般会对电子书的出版、购买及使用作出限制。通过调研了解到,畅想之星、超星、京东读书等平台商都认为,出版商对电子书供给至少比纸本书滞后一年到半年时间,畅想之星等馆配商承认平台的新书纸电同步率较低。另外,很多电子书的定价与纸本书基本持平,有的甚至略高于纸本书。

(三)平台商

面向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服务的平台商主要负责整合电子书资源,并为用户提供阅读平台和技术支持[3]。为了维系与图书馆的合作关系,有的平台商会将没有取得网络传播权的数字作品提供给图书馆及读者,甚至出现了400多名作者联合起诉某数字图书馆的事件,可见平台商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虽然馆配电子书获得的利润还不能和纸本书利润相比,但随着公众对电子书的认可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未来平台商的回报还是值得期待的。

(四)图书馆

作为机构用户,图书馆在实现对作品的“合理使用”的同時还要处理好数字化作品的资产所有权问题。

四、结语

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展不能脱离图书馆电子书产业链,只有产业链发展畅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才能促进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发展。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电子书平台商和图书馆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信任体系,解决数字出版产业链不互信、不透明的问题,打造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第十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421/c1013-31041115.html,2020-04-20.

[2] 国家新闻出版署权威发布《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搜狐网,http://www.sohu.com/ a/336824715_267807,2019-08-27.

[3] 吴钊,傅文奇.图书馆电子书产业链主体研究[J].图书馆,2019(3):80-85.

作者简介:高雅奇(1982—),女,北京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电子书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谈谈电子书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