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视角下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
2020-09-10渠章才黄华艳
渠章才 黄华艳
摘 要:摆脱“水课”,铸就金课,是目前党和国家交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金课工程则是实现这一重要使命的根本工程。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家训,来铸就高校思修金课工程,通过变理论课为案例课、理论与实践结合、批判与建设结合、政治与学理结合,或许可以为高校思修课的金课行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岭南家训;金课;高校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思修)。每一位大学生都是生活在某一家庭和家族中,长期經受作为人生标尺或戒尺的各式“家训”的熏陶。对于这些家训,他们或赞同而践行、或不满而抗议、或反对而逆行,无论如何反应,家训总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把家训嵌入思修课程,通过反思、激荡而拨动大学生的心弦,从而实现把思修课理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即通过金课工程顺利实现思修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家训及其作用
(一)家训
家训,指一个家庭、家族的长者,在个人亲身体察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生、事业、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认知,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后世子孙(包括自己的配偶),提出的期望,这其中包含训导或者教戒两个方面。家训的外延是非常丰富的,如家规、家政、家语、家仪、家范、家谱、庭训、庭诰、家法、家戒、家书、宗规、祠规、家约、家言、内训、乡约、遗令、遗诏、遗救、遗书、遗命、遗诫、遗戒、终制、顾命、遗言、遗训等。
那么,家训与我们常说的家教、家风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方面,家训是家教的依据和主要形式,而家风则是以家训为基础而长期不懈地进行家教而形成的惯习。另一方面,家训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社会体察的基础上而对子孙后代进行家教的总结和凝练。所以,在家训、家教和家风三者之间,家训是核心和精髓。
(二)家训的作用
1.家训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任何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员,良好的家训是公民优良品德养成的前提和基础。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个人修养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八端”,即孝、忠、信、礼、义、廉、耻、勇”等为核心的家训文化。比如,“兄友弟恭,力行慎独”[1]、“人无志,非人也(嵇康)”、“君子当守道崇德”、“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立身以孝悌为基(柳玼)”等。正是在这些优良家训的熏陶下,才培养了嵇康、岳飞、曾国藩、梁思成等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
2.家训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我国的家训,历来特别强调诚信友善、克己处事、敬天爱人,重视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比如,“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高攀龙)”、“爱国爱乡,和睦邻里”、“礼义廉耻存半点,不愧为良民”[2]、“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良的家训培育优良的家风,优良的家风蔚然成风,必然会能够涵养诚信、友善、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从而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3.家训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人民历来认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国一体的家训传统决定了我国的家训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所有就有了“先扫一屋还是先扫天下”的争论。五代时期高州的冼太夫人曾经教导自己的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广东吕氏家族有“孝顺为吕家之本,忠勇为报国之本”,广东夏氏家族的“爱国爱乡,和睦邻里”[3]等。正是在“爱国爱乡,和睦邻里”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才有了三元里抗英、省港大罢工等爱国抗争的活动,也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收复港澳等民族壮举。
三、铸就高校思修金课的必然性
(一)金课和思政金课
关于什么是金课,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在2018年6月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了各高校要着力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衡量金课的三个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4]。浙江大学的陆国栋教授认为,所谓金课,可以认为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是以课堂为核心,涉及课堂内外、课程始终、师生角色、考核评价,其金课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5]。
关于思政金课,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谢首军认为,思政课金课是对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统称,是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的创新,是坚持以思政课为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是立足新时代开具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金处方”[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思修金课,就是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坚持在科学学理分析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批判与建设相结合,推动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思修课。
(二)铸就高校思修金课的必然性
1.现有思修课教学“水课”多,金课少
所谓“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7]。思修课堂“水课”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水课”上,教师机械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授课内容从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考试前猛背,考试结束后,结果是踏雪无痕,对学生没有任何积极影响。据我们在粤西五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有63%的大学生对思修课不满意,学生的主要意见集中在照本宣科、精深挖掘、卖弄自己、借题发挥离题万里、“教马非马”等。有超过59%的大学生反映,思修老师只管讲课,不管学生。结果就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甚至有一些学生只带着一部手机来上课,教师在上面自我陶醉地表演,他们在下面自由自在地玩手机。我们在本校听课和检查教师的思修教案、讲义和课件时发现,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案、讲义和课件,只是在15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删改,没有完全反映18版教材的内容,甚至还有个别教师使用的课件,还能够看到13版教材的痕迹。
2.现有思修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思修课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规则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课程。
据我们在粤西五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有13%的思修课教师只带一个优盘,照着课件溜一遍(越是科研型的老师,这种现象越严重),有41%的思修课教师虽然也联系了实践,但是这些所谓的实践,要么是自己的经历,要么是陈旧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实例,他们既没有联系大学生的实践,也没有联系社会和世界、时代的新实践。此外,我们与各高校思修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高校并沒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设置实践课,即便是有实践课,也仅仅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理论和实践脱节,根本就谈不上把理论内化于心,更遑论外化于行而指导大学生的人生道路。
3.思修课教学中既没有批判,又缺乏建设
思修理论虽然是大学生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指导人生实践的思想武器,但大学生学习这一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思想武器。
在这个知识轰炸,知识碎片化和快餐化的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时代,没有批判的精神和能力,就会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成为知识创造者的“奴隶”,从而在毒鸡汤、中二、佛系、非主流、犬儒等错误知识的轰炸下,失去动力和激情,甚至会做出错误的人生抉择。没有建设的精神和能力,就不能在知识重构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造,只能成为“知识的仓库”甚至是“知识的奴隶”,科学的思想武器在他们手中,不过是“废铜烂铁”而已。
我们在粤西五所高校的调查显示,23%的思修课教师只是在传授书本知识,从未对学生进行批判和建设的引导,77%的思修课教师能够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知识、评判人生和社会,但只有18%的思修课教师能够做到,把批判和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知识、评判人生和社会,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思修课理论做知识的梳理与重构、人生规划设计和新知识的创造与开拓。做不到批判与建设的统一,不能打造思修金课,难以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思修课教师的神圣使命。
4.思修课教学中政治性和学理性割裂
作为党和国家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关键课程,思修课程的首要属性就是政治性。也就是说,思修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即把大学生从“自然人”逐步培养为具有和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一致的政治价值观、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心理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政治人”。
我们在粤西五所高校的调查显示,97%的思修课教师能够熟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脉络。但是,熟知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历史发展规律、辩证逻辑分析、世界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西方的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的教师不到17%。这种脱离了学理性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缺少说服力的,尤其是在追求独立化、个性化、新潮流的新一代大学生面前更显得苍白无力。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碎片化、快餐化和鸡汤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被非政治化、精致利己主义、佛系、中二、非主流、犬儒等所谓“潮流”所裹挟而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四、以岭南家训铸就高校思修金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岭南地区家训文化资源丰富
我国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家训文化资源。在古代,岭南地区环境恶劣,毒物杂多,所以很早就有“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之说。在古代,对于犯了错误的大臣,包括皇帝不喜欢的大臣,都会贬摘到岭南地区。所以,很多北方人想当然认为,岭南地区是文化沙漠,其实这是对岭南文化的误解。
一方面,从韩愈、李钢、苏轼,到汤显祖等,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经被贬摘到岭南,他们在岭南大力弘扬文化教育,以开化岭南居民;另一方面,自唐迄今,岭南地区也是人才辈出,从张九龄、崔与之、袁崇焕,到梁启超等,都是时代精英。同时,占岭南人口10%的“客家人”,远祖多是仕宦之家、书香门第,大都留下了丰富的家训文化资源。此外,因为在历史上,岭南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这里有很多传世几十代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家族的兴旺和辉煌,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家谱、家规、家训和家戒等。比如潮州市沟南许氏家族,有“礼、静、序、书、余、耕、睦、实、弈、献”的十字家训[8]。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吴氏家族有“厚伦理,尊王法,救急难,和乡里,勤本业,莫非为,周贫乏,谨祭祀”[9]的家训。
(二)岭南家训和思修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岭南家训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涉及到个人修养、家族治理、人生态度、耕读文化和家国情怀,可谓无所不包。而高校思修课,就其内容来说,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价值观、公民道德和法治精神等六大板块。高校思修课程的六大板块的理论,都可以在岭南家训文化资源中找到契合点。
比如,讲人生观,有“忠信为立身之本,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等;讲价值观,有“善日积而名彰,恶日滋而身灭”等;讲理想信念,有“人生在世,追求理想”、“宁可人穷,不可志穷”、“年少志大、奋斗及时„势在必行,抓住良机”等;讲家国情怀,有“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孝顺为吕家之本,忠勇为报国之本”、“爱国爱乡,和睦邻里”等;讲公民道德,有“兄友弟恭,力行慎独”、“礼义廉耻存半点,不愧为良民”等;讲创新,有“谦约节俭,开拓创新,德铸后嗣,承传文明”等;讲法治精神,有“畏法律、戒轻谱”、“遵纪守法,平生安康”、“左守孝道,右遵规法”等。[10]虽然有些家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局限性,甚至有封建迷信和歧视妇女的内容,但这恰好是可以引导学生去辩论和思索,进而使思修的科学理论入脑入心,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批判与建设的能力
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几年的系统的学习,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剖析知识、批判知识的精神和能力。所以,对于良莠并存的岭南家训,大学生有能力剖析、分辨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可以直接继承的,哪些经过改造才能继承。
大学生不但有了初步的批判,即“破”的精神和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创新,即“立”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调研、互联网等手段,大学生有机会,也有能力搜集尽可能多的家训,从而为“立”准备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的系统学习,大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立”的方式方法,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学、语言学、修辞学等知识,从而为“立”准备了有利的工具。
(四)家训本身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某一家庭或者家族中,家庭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启蒙的场所,也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最早,影响最为持久的媒介。家训中有关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认同、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对儿童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常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家训,历来讲“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成为中国家训核心内容之一。越族的冼夫人一辈子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每年都会把朝廷赠送的礼物展示给子孙,并教导子孙道:“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冼夫人要求子孙后代要拥护天子,护卫朝廷,拥护祖国统一[11]。在冼夫人爱国家训的熏陶下,在其子冯宝、孙子冯盎等人统帅下,我国岭南地区维持了上百年的相对稳定。
五、挖掘家训文化资源,铸就思修金课
(一)变“理论课”为“案例课”,着力打造思修课堂内金课
思修课教师把“理论课”变为“实例课”,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思修“金课”梦想。
首先,把思修课理论按照内容分为若干专题,比如人生观专题、价值观专题、理想信念专题、爱国主义专题、创新专题、个人品德专题、家庭美德专题、社会公德专题、法治专题等。
其次,搜集并选择岭南某些典型的历史名人、世代家族的合适的家训内容,围绕历史名人、世家家族家训的形成、内容、演变和影响,编撰成一个个可供教学使用的案例课。
最后,在授课前,先把课例分发给学生,由大学生分组研习、讨论和辩论。就学生经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电话、微信、QQ、微博等网络工具,向任课教师咨询,也可以在授课的前十分钟解惑。授课时,教师系统讲授专题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专题理论知识刨析下发的课例。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要”家训,铸就思修课堂外金课
实现思修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向学生“要”家训,把思修金课延伸到课堂之外,即让学生通过搜集、调研、考察或者自身家训体察,搜集更多的家训资料。
“要”家训,首先要发动学生渠搜集历史上的各类家训资料。我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家训资源,即使在岭南地区,也有1000多为历史名人,,也有虽然未出历史名人,但是保留着完整的宗祠、家谱等相关资料的世家大族。比如梁氏家族、冼氏家族、邝氏家族、曾氏家族等。
“要”家训,让学生去调查挖掘自己家族的家训、家族移民搬迁的历史、自己姓氏的人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做出了哪些贡献,运用家族的荣誉感,去触动他们的灵魂。
“要”家训,还要把课堂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了理论知识,但这并不表明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反思、调查和挖掘自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对自己进行家庭教育时的“家训”,比如父母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最经常提到的话,父母给他们的一封信等,讨论这些“家训”到底对自己有没有产生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三)批判与建设相结合,请学生“铸”家训,铸就思修课堂内金课
批判与建设相结合,就要使学生在批判传统家训的基础上,去创造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式家训,在建设中获得激励自身前行并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培育子女的持久动力。
首先,引导学生科学分析他们能够搜集到的岭南历史名人家训和世家大族的家训,把搜集到的家训按照个性修养、理想信念、家庭治理、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社会秩序、遵纪守法等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武器进行刨析,剔除其糟粕,保留其精华。
其次,组织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主义的方法论、现代科学理论,在深刻刨析传统家训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对父母及其成年人进行家教家训时得失的体会、个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展望,从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品德、爱国、法治等方面,去创造自己将来养育孩子的指南,把它用最简练的语言提炼出来,即铸造新式家训。因为这是大学生在大量搜集、翻阅、讨论各类家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察,所以这既是他们针对自己将来子女的家训,也会成为他们的“己训”,因为当代大学生深深地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教育子女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
(四)政治与学理相结合,家教校教相融合,铸就思修课堂内金课
思修课的政治性必须在科学有效学理分析的前提下,把家教与校教向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顺利完成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任务。
首先,思修课教师要深入研读马列著作原著,特别是带有典型性的著作,比如《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怎么办?》、《社会主义和宗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矛盾论》和《实践论》,从总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为讲授思修课程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
其次,思修教师要在熟练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等方法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等相关科学理论,为学生进行辩证分析,比如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要走人民群众的路线等。这种在理性刨析基础上的政治说教,将能够使大学生从历史和逻辑等方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其教学效果必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政治与学理相结合,家教与校教相融合,把“它训”升华为“己训”,将能够使大学生摆脱佛系、中二、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束缚,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追梦人”。
总之,通过实施思修金课工程,即把家训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思修教学,在实施案例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建设相结合、学理分析与政治引导相结合,使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祖国未来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接,必将能够打开成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门,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思修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2][3][10]顾作义,岭南家训[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4.
[4][7]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5]陆国栋.治理“水课” 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6]谢首军,陈庆庆.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标准与类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9(2):42-46.
[8]许端阳,潮汕首个文创旅游村启动建设[N].南方日报,2016-08-25(TC02).
[9]吳春燕.“家训是很管用的”: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弘扬家训文化[N].光明日报,2016-05-01(03).
[11]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5.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