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对策刍议

2020-09-10荆容嘉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特点时代

摘 要:“后真相”时代是一个情绪过剩、实施稀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自由,虚假新闻频频出现,反转新闻屡见不鲜。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后真相”时代,结合时代背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本文就“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对策作相关分析。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特点;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75-01

一、引言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言论十分自由,人们只要在网络覆盖环境下就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推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途径更加多样。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考虑到“后真相”这一现象。在“后真相”时代,网络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然而网络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网络舆论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威胁到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正确认识时代背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二、“后真相”时代概述

“后真相”是一种畸形的舆论生态。它指的是媒体主要起着煽动情绪、强化偏见的作用,其影响超过了客观事实对人的影响。在“后真相”时代,观点先于事实,感性取代理性。人们只关心情感和观点,而不考虑事实和真理。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网络舆论不仅关系到个体利益,更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发展,因此,必须正视“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问题。

三、“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舆论场域上的反相共生性

网络环境下,一则新闻信息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但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这也造成信息传播具有高度自由性,这种自由性也造成了许多虚假信息被肆意传播。对于许多网民而言,他们在发表网络言论时只顾喊出自己的心声,不管他人的感受,同时,他们在发表言论时也会带着感情色彩,他们的这种行为和心理容易导致网络中出现各种“共同体”,尤其是在微信、微博这些平台上,人们因各种爱好、职业等因素组建了各种“群”,一旦某种价值观或思想理念在这些群中得到倡导和肯定,就会出现大范围的传播,且不容易被他人改变。[1]

(二)内容上的真假同构性

互联网的出现方便了信息传播,但是也造成了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在内容上呈现出真假同构的特点。网络环境下,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或编造各种谎言,并通过夸张的标题、耸人的话语、煽动的词语吸引受众,这些虚假信息扰乱了媒介传播市场,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来传播一些扭曲历史和事实的信息,严重误导了社会舆论。受众通过网络接收新闻信息,由于对新闻信息的真假难以判断,他们会参考其他网友对该事件的看法,并出现“随众”行为,一旦这种“随众”行为是错误的,就会误导受众舆论,造成严重后果。

(三)评判上的情理倒序性

“后真相”时代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和个人信仰优先,理性落后于真相。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会在事件判断中表现出理性的逆序。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一旦发生了群情激奋的事情时,就会出现“道德绑架”“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甚至有的人还会对原有的事件添油加醋,歪曲事实真相,“后真相”现象俯拾皆是、样态百生。网络上,情绪性的宣泄者比较多,理智的判断者比较少,在判断事件时,一旦某个信念或观念被确认,就会出现其拥护者,这样,个人的情感、信念、偏见致使理智昏迷地跟着前者走,进而出现舆论“一边倒”现象。[2]

四、“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对策

在“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不正确发展会消解网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加剧民众的心态失衡,恶化网络舆论生态,进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的网络舆论形势,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一)加大网络舆论宣传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偏向于情感和个人信仰,这种舆论会引起不良后果。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网络舆论宣传。一方面,借助各种途径,向广大网民普及网络舆论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后真相”,什么是正确的网络舆论;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网民正确使用网络,应从正规的网站和媒体浏览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谣言,要善于判断,不要盲目跟风舆论。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之所以呈现劣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没有对网络舆论作出全面的规定。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约束受众的网络行为,进而规范网络舆论。对此,加强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结合当前网络舆论形势,政府要加快完善立法,从法律层面对网络舆论相关行为作出规定,明确网民应肩负的舆论监督职责,从而更好地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其次,要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对各大型门户网站、自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它们自觉承担起净化舆论的社会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个人、媒体等作出相应的惩罚。

(三)巩固主流网络媒体的话语权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逐渐活跃在媒介市场,并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地位。虽然新媒体给了受众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其传播的自由性容易误导网络舆论,一旦虚假新闻被盲目传播后,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在“后真相”时代,有关部门要巩固主流网络媒体的话语权。一方面,要加大主流网络媒体的宣传,让网民选择可靠、被公众认可的网站或媒体浏览新闻;其次,加强对现有网络媒体的监管,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因为这些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加强对這些媒体的监管,可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进而正确引导舆论。

(四)构建利益共享的平台

“后真相”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就是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会盲目地发表看法和宣泄情绪,从而容易扰乱网络舆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利益共享的平台十分必要。基于受众的利益需要,有关部门不仅要维护好他们的现实利益,在满足受众的信息传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对其作出正确的引导,避免他们借助网络肆意发布不切实际的言论。一方面,要关注民众的利益,为民众谋福利,只有民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国家建设与改革;另一方面,要丰富利益倾诉和表达的渠道,让民众有地方可以诉苦,从而方便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维护民众的利益。

(五)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媒介平台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这些媒介平台便利了受众,但是也给网络舆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要想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建设尤为重要。政府部门要对现有的网络媒体进行整改和管理,发现不合法的门户网站要立即关闭,发现不合规的言论要追究发布者相应的责任。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网络道德宣教,提高各网络媒体的道德素养,使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新闻。[3]同时,有关部门要注重信息发布的审查,尤其是主流媒体,杜绝发布不切实际的信息,从而避免出现错误的网络舆论。

五、结语

“后真相”时代下,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给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及有关部门要认清“后真相”时代下的网络舆论,加强网络管理,增强网络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规范网络媒体行业,加强网络舆论管理,从而更好地规范网络舆论,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维林.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91-92+95.

[2] 夏旻.网络环境下舆论监督乏力的原因与对策[J].传媒论坛,2019,2(24):94-95.

[3] 程仕波.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8(09):77-81.

作者简介:荆容嘉(1998—),女,山西阳泉人,长治学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特点时代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e时代
e时代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