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何彦明王慧何玉清
何彦明 王慧 何玉清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DR)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主体为87例(129眼)DR患者。根据激光治疗效果分成疗效优良组(A组)和疗效不佳组(B组),分析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为,A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lc)≥8%、Ⅰ型糖尿病(简称T1DM)、高危增殖性DR(简称PDR)、吸烟史和坚持运动等几率均低于B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水平、DM病程、DM分型、运动锻炼、DR分期、吸烟史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HbAlc水平、DM病型、DR分期、DM病程、吸烟史和运动锻炼情况是影响DR患者激光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给予个体化干预,确保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2;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DR是DM的主要并发症,致病因素与DM遗传、病程和病型等因素相关,若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则会加剧DR病情[1]。本研究选取87例(129眼)DR患者,用于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87例(129眼)DR患者。分组标准为:A组44例(68眼),眼底出血症状消失,视力提高≥2行,荧光造影显示渗漏完全消失,微血管瘤减少≥5个。B组43例(61眼),视网膜出血症状初步改善,视力提高<2行,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有吸收,微血管瘤减少≥3个。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存在激光治疗指征;经影像学技术等诊断为DR;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近1周接受其他方法治疗;伴有心脑血管或眼科疾病;存在听力、意识或语言障碍;年龄<18岁或>85岁;处在哺乳或妊娠期。A组中,男患24例(36眼),女患20例(32眼);年龄范围介于35~78岁,平均(52.48±0.75)岁。B组中,男患25例(31眼),女患18例(30眼);年龄范围介于32~74岁,平均(52.51±0.34)岁。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眼底镜、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两组患者均接受控制血糖、血脂治疗,并对症治疗基础病。而后进行眼底激光治疗,使用532nm激光器,合并黄斑水肿则先行抗VEGF治疗。若无黄斑水肿,则根据全视网膜光凝(简称PRP)范围行光凝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_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χ2值对比与检验,在对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变量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后,A组的HbAlc≥8%、T1DM、高危PDR、吸烟史和坚持运动等几率均低于B组(P<0.05)。详见表1。
2.2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局变量为DR,非DR为0,DR为1,解释变量为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其中,HbAlc≥8%为1,<8%为0;DM病程≥5年为1,<5年为0;DM分型为T1DM为1,T2DM为0;不运动为1,坚持运动为0;DR分期为高危PDR为1,非高危PDR为0;吸烟为1,不吸烟为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水平、DM病程、DM分型、运动锻炼、DR分期、吸烟史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详见表2。
3 讨论
DR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激素出现明显的代谢性紊乱,导致血管微循环与眼部神经病变,最终损伤视功能[2]。若治疗延误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诱发失明。有研究显示,DR经激光治疗后可改善视力水平,促进疾病转归。但疗效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HbAlc水平是DR疗效的危险因素,原因是HbAlc可评估DM患者于特定时期的血糖水平,进而评估黃斑水肿与病变等情况,判断疾病进展。HbAlc水平与DR发病的关系为:HbAlc的大量积累会损伤组织蛋白功能与结构,提高醛糖还原酶的实际活性,激活多元醇的代谢通路,进而生成较多的山梨醇,其会聚集在细胞内部,造成组织功能与结构异常,最终诱发DR。此外,DM病型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有数据表明[3],TIDM的治疗无效几率约高于T2DM的3倍左右,原因是T1DM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可能伴有全身性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且T1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就诊时多为增殖期DR,对于激光治疗的敏感性不佳,难以实现个体化和动态化治疗,影响疗效。DR分期同会影响最终疗效,高危PDR患者的病情较重,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可能演变为视网膜脱离或是出血,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运动锻炼能够延缓DR的疾病进展,有氧运动可提高糖的利用率,改善眼周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恢复正常的血氧供应,预防视网膜血管的渗出等病理变化。吸烟对于血糖和血压均有影响,被认为是DR发生与恶化的促进因素,尼古丁可损伤细胞功能,长此以往会提高DR的患病风险。DM病程越长,其合并并发症的几率越高,血糖控制效果越差。本研究显示DM病程是影响DR疗效的因素之一,DM病程长于5年则会升高其发病率。
总之,DR激光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干扰,应全面评估患者的HbAlc水平,DM病程和DR分期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激光治疗时间与方式,并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自我护理技能,明确其自身高危因素,加强自我防护,做好并发症预防等干预工作,以增强疗效。
参考文献
[1] 程时富, 查蕾蕾, 李小明, 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35): 72-73.
[2] 金昱, 黄国富, 赵雁之. 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 19(9): 1554-1558.
[3] 黄凯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J]. 眼科学, 2019, 8(01):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