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浊解毒、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医案3则

2020-09-10刘金凤张军邵帅李楠张学会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案通络

刘金凤 张军 邵帅 李楠 张学会

【摘要】痛风在中医古籍中又称为“历节”、“白虎历节”、“白虎风”等,归属于“痹症”范畴。现代中医将痛风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瘀阻滞、肝肾阴虚四个证型,张军教授认为其中前三种证型皆可归属于“浊毒”型,并运用化浊解毒、通络止痛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化浊;解毒;通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医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3

张军教授是第一批“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内分泌与代谢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在内分泌代谢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造诣,张军教授结合李佃贵国医大师提出的“浊毒论”,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浊毒痹阻、瘀滞脉络,在临床中运用化浊解毒、通络止痛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1.1患者甲,男,2019年2月19日就诊,主诉:右足跖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温较高,活动受限,当时无对称性肿痛,无肌肉强直,无晨僵现象,无其他关节受累,自行口服止痛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症状有所缓解,间断服用碳酸氢钠片、别嘌醇等药物,但别嘌醇药物过敏。遂改为服用非布司他以降尿酸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3天前右足跖趾关节肿痛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现在症: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温较高,时有头晕,胸闷不适,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痛风病。西医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治法:化浊解毒、通络止痛。处方:痛消膏(本院自制:水牛角粉、乳香、没药、黄柏、元胡、肿节风、冰片等)。医嘱:①低嘌呤饮食;忌酒;多食用碱性食物;②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风寒畅情志;③多饮水,饮水量大于2000mL/d。④碳酸氢钠1g口服,每天三次,碱化尿液。⑤戴芬,1粒,口服,每日一次(疼痛难忍时可服用)。⑥痛消膏,适量,外涂于患处,厚度为2~3mm,长度超过红肿疼痛大小局部,每日一次,持续8~10小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如果没有,可连续使用,直至肿痛消失)。3天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经上述治疗后,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较之前发作,局部疼痛缓解快,红肿消退明显,一天后即停用戴芬,之后继续外涂痛消膏,双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较前减轻,余无明显不适。7天后患者复诊,患者诉右足跖趾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局部无红肿,肤温正常,活动后略感头晕胸闷不适,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嘱患者停用痛消膏,口服中草药继续降尿酸治疗。处方:土茯苓颗粒30克、绵萆薢颗粒15克、麸炒苍术颗粒10克、川牛膝颗粒15克、虎杖颗粒30克、薏苡仁颗粒30克、车前草颗粒30克、忍冬藤颗粒30克、徐长卿颗粒15克、穿山龙颗粒30克、山慈菇颗粒10克、甘草颗粒6克、威灵仙颗粒15克、山药颗粒15克、炒白术颗粒15克、党参颗粒15克、当归颗粒10克、杜仲颗粒15克、玉米须颗粒30克、桃仁颗粒10克、红花颗粒10克,共7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忌食浓茶、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三诊:患者诉右足跖趾无关节疼痛,局部无红肿,肤温正常,头晕、胸闷不适好转,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尚调,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在前方基础上去车前草,改麸炒苍术颗粒15克、薏苡仁颗粒20克,7付开水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四诊:患者诉右足跖趾关节无疼痛,局部无红肿,肤温正常,头晕,胸闷不适明显好转,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尚调,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在前方基础上改党參颗粒10克,7付,日一剂,开水冲服,早晚饭后0.5-1h温服。

按:患者中年男性,主因“右足跖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就诊,症见: 右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温较高,时有头晕,胸闷不适,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故可辨为祖国医学之“痛风”范畴。朱良春教授对痛风的证候病因曾有“症似风而本非风”、“乃浊毒瘀滞使然”的高度概括。[1]患者中年男性,嗜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痰浊,留阻血脉,难以泄化,血涩结滞,化为浊瘀,郁闭化热,蓄积成毒,浊毒互结,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故见关节红肿,疼痛,体温升高;加之脾失运化湿浊功能,湿热蕴结,上扰头目,故见头晕;另察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皆为其佐证,四诊合参,本病证属“浊毒痹阻、瘀滞脉络”,法当“化浊解毒,通络止痛”。

1.2患者乙,男,2019年1月21日就诊,主诉: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6年,加重6天。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因饮酒、进食海鲜类食物出现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皮温稍高,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尿酸高于正常范围(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痛风,曾先后服用过多种降尿酸药物(具体治疗方案不详),血尿酸控制时好时坏。6天前患者出现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皮温高,为求中医诊治来我院。来诊证见: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皮温稍高,活动受限,余无明显不适,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暗,苔黄厚,边有齿痕,脉沉弦。中医诊断:痛风病。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治法: 化浊解毒、通络止痛。处方:痛消膏局部外敷,医嘱同上。3天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经上述治疗后,双足踝关节疼痛较之前明显缓解,红肿消退明显,一天后即停用戴芬,之后继续外涂痛消膏,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较前减轻,余无明显不适。7天后患者复诊,患者诉外敷第4天时,双足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局部无红肿,肤温正常,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舌暗苔黄厚,边有齿痕,脉沉弦。嘱患者停用痛消膏,口服中草药继续降尿酸治疗。处方如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薏仁3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30克,苍术10克,山慈菇10克,穿山龙30克,徐长卿15克,炒山药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30克,透骨草15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虎杖15克,木瓜15克。共7剂,水煎服,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忌食浓茶、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三诊:患者诉关节无疼痛,偶有腰酸腿疼,乏力,在前方的基础上,去苍术、山慈菇、透骨草、木瓜,改土茯苓20克、威灵仙30克、党参15克、炒杜仲15克、续断10克、半夏10克。共7剂,水煎服,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四诊:患者诉口服上方后无明显不适,故在前方基础上加盐胡索15克,茯苓15克,骨碎补15克,共7剂,水煎服,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

按:患者老年男性,主因“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6年,加重6天。”就诊,症见:双足踝关节红肿疼痛,皮温稍高,活动受限,余无明显不适,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暗,苔黄厚,边有齿痕,脉沉弦。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痛风”范畴。尤怡《金匮翼》中言:“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痹熻然而闷也”[2]。因此,本病的根本原因是脏腑积热蕴毒。外因引动内伏之浊毒阻滞脉络,血行不畅为瘀。营气欲推动血行,反而加重瘀滞,故疼痛突发,夜间加重。本证病位在肝脾肾,证属浊毒瘀阻,治以化浊解毒、通络止痛立法。

1.3患者丙,男,2019年4月16日就诊,主诉:双足背部反复红肿疼痛5年,加重1天。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背部红肿疼痛交替发作,于“工人医院”检查血尿酸值微升高(具体数值不详),给予口服“英太青”止痛,未服用其他药物,5年来双足背部红肿疼痛反复交替发作,余无明显不适。1天前因外伤导致左足背部红肿疼痛加重,遂来本院查左足正侧位片示:考虑左足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请结合临床;左足跟骨骨质增生。现主症:左足背部红肿疼痛,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紫暗,苔黄腻,脉沉细滑。中医诊断: 痛风病。西医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治法: 化浊解毒、通络止痛。处方: 痛消膏局部外敷,医嘱同上。3天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外敷膏药之后,左足背部红肿疼痛较前明显缓解,之后继续外涂痛消膏。7天后电话回访,患者诉左足背部红肿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局部红肿较前明显减轻,肤温可,嘱患者继续使用痛消膏。14天后患者复诊,患者外敷第8天时左足背部红肿疼痛基本消失,局部无红肿,肤温正常,时有腰疼,纳食较差,夜寐尚安,二便调,舌紫暗,苔黄腻,脉沉细滑。嘱患者停止使用痛消膏。予以下处方:土茯苓30克,薏仁30克,川牛膝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丹参15克,白茅根30克,虎杖30克,鸡血藤15克,荷叶15克,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5克,穿山龙30克,车前草15克,桑寄生15克,党参15克,焦山楂10克。共7剂,水煎服,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忌食浓茶、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三诊:患者诉局部关节无疼痛,时有腰疼,乏力困倦,纳食较差,夜寐尚安,二便调,舌紫暗,苔黄腻,脉沉细滑。在前方基础上去白茅根、鸡血藤,改丹参30克,荷叶30克,党参20克,焦山楂30克,茯苓20克,鬼箭羽20克。共7剂,水煎服,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分钟,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忌食浓茶、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按:患者老年男性,主因“双足背部反复红肿疼痛5年,加重1天。”就诊,症见:左足背部红肿疼痛,纳食可,夜寐尚安,二便调,舌紫暗,苔黄腻,脉沉细滑。患者出现沉细脉时多为浊毒阻滞络瘀,而不应该仅仅认为是虚证。如《金匮要略方论》中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又说: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以上说明细脉主湿浊主积而不主虚的明证。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痛风”范畴。证属浊毒痹阻,瘀滞脉络,治以化浊解毒、通络止痛立法。

2 讨论

据统计,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男﹕女为15﹕1[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是痛风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多由析出的单钠尿酸盐晶体(MSU)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炎性介质引起[4]。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在中医古籍中属痹症范畴,痛风之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其描述了痛风的症状与病因病机,如:“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历代医家大多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不外湿、热、痰、瘀、虚5种,而其中的湿、热、痰、瘀皆可认为属于中医中的“浊毒”范畴。“浊毒”是由于邪气郁而不解久蕴乃成。正如清·尤怡所言“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朱良春[5]、张玉琴[6]、曹东义[7]等教授皆认为湿浊瘀毒内阻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潘婷等[8]认为痛风病因病机主要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为标,浊毒贯穿其中。张磊教授[9]认为浊邪致病。现代中医对痛风的治疗以辨证分型为主:(1)湿热蕴结型,相当于急性期及肾盂尿酸性结石,治疗以四妙散加减;(2)瘀热阻滞、痰瘀阻滞型,相当于间歇期(除却关节畸形与肾功不全、痛风肾),治疗以桃红四物汤或涤痰汤加减;(3)肝肾阴虚型,相当于已见关节畸形者,治疗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湿热蕴结、瘀热阻滞与痰瘀阻滞皆可归属“浊毒”,治以化浊解毒、通络止痛法。痛消膏中水牛角粉、冰片清热凉血止痛,乳香、没药、元胡活血止痛,黄柏、肿节风清热解毒,全方诸药相合,清热解毒,化浊通络,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恬, 顾冬梅, 江汉荣, 等. 从浊瘀内阻、脾肾失调重新认识痛风[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1): 4-5.

[2] 尤怡. 金匮翼[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768.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浙江医学, 2017, 3(21): 1823-1832.

[4] Yu KH, See LC, Kuo CF, 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aiwan[J]. 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 2013, 65(2): 244-250.

[5] 李君霞, 黄闰月, 陈秀敏, 等. 浅谈朱良春教授从“浊瘀”论治痛风的学术思想[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4): 75-77, 86.

[6] 陈霞, 张玉琴. 张玉琴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6): 21-23.

[7] 王红霞, 张相鹏, 曹东义. 曹东义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 6(06): 47, 75.

[8] 潘婷, 毛晓明. 痛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C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5): 37-37.

[9] 周淑娟, 罗珊珊, 卢清松. 张磊教授诊治痛风经验[J]. 中医学报. 2016, 31(11): 1699-1702.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20388)

作者簡介:刘金凤,女,河北唐山人。E-mail:liujf0209@163.com

通信作者:张军,女。E-mail:tszhangj@126.com

猜你喜欢

医案通络
化瘀通络方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桂漫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氏驳筋通络 术”发扬光大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医案选择
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1例
类风湿关节炎并寰枢关节脱位死亡1例并文献复习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巴蜀中医药古籍医案数据挖掘系统构建及应用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