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融合

2020-09-10刘隆节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刘隆节

摘要:本文对学徒制的引入和应用做了细致分析,以专业实践教学为实行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教学方向和专业实践的具体阐述。将师生關系、学生技能等与学徒制相关的教学方向做了分析,对教学创新、实践学习等与专业实践相关的教师工作做了解释。依据教学体系与学徒制的必要关联,提出了两者融合的体系要求以及具体建议,将实践教学进行了校企合作的阐述分析,对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做了学生培养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工作

中图分类号:TH164-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0-0207-02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校内教学形式,能够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技能教授。建立适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实现体系应用与学徒制应用的校内融合。针对校企合作在教学体系中的考量和实践,将专业实践进行学徒制效果的要求,适当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实行与职场动态相关联的学生培养。使学校教育能够更多关注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对教学活动提出可行建议和专业要求,发挥学徒制应用和校企合作的教学优势。

1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方向

1.1 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学徒制的本质是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中接受教师建议、形成专业经验,逐渐成为能够适应专业岗位的优质人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内容。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表现,做好课程记录和实践点评,找出专业实践应重点指导的操作行为[1]。依据学生对专业对口岗位和岗位实践情况的不了解现象,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示范和规则解读,了解学生对劳动强度、实践环境等方面的体验感受,实现师生在专业实践状态下的长期互动。

1.2 学生技能的准确掌握

学徒制的优势是让教师能时刻关注到学生状态,了解学生的技能学习处于何种阶段,及时更正学生在实践反应、操作速度等方面的掌握问题。其中学生的经验累积和技能等级是实践重点,需要教师与实践单位进行匹配教学,重视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要求,使学生能将机械维护、自动化技术等知识内容,用于实践并产生与之相关的技术经验。针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定位准确的实践培训和经验要求,使学生能基于培训知识进行学习思考,产生与专业操作相关的自我想法,成为适应对口岗位、拥有足够经验的专业人才。

1.3 教学活动的实践对接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院校专业,有许多需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的岗位技能,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程度有严格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岗位实践中能够接触到的工厂机械和自动化场景,帮助学生产生对技能重要性的实践了解。与校方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对接,为愿与企业建立雇佣关系的专业学生,组建学习道路上的职业规划场景,促成向外输出人才的培养策略。接收企业派遣的学生指导人员,真正建立岗位需求上的师徒关系,帮助专业学生进行合作模式的活动实践[2]。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

2.1 实践内容的教学创新

教师要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要求,依据实践内容做好校内指导工作,为学生争取活动机会和教学场地。结合机械操作的安全条件,进行生产质检、操作管理等内容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创新将理论内容,实现活动策划中的融合,重视实践经验对学生能力的促进影响。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创新,实现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融合。把实践内容进行活动项目中的创新整改,细化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每个流程。要求学生依照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创新中的整体建议,提出实践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总结教师指导对他们有怎样影响。

2.2 教师队伍的实践学习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有社会价值的学生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自我价值的专业能力。根据教学安排实现教师队伍的学习要求,通过与专业人员的岗位交流和实践探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专业实践中培养,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师资力量、输送校内人才的必要渠道。让教师在实践学习中了解企业的用人机制,明确学校课程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3]。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教学方法,用于对校内学生的实践指导中。开设师生共同学习的核心课程,使教师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到学生疑惑,并结合自身在学识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学生技能的针对性辅导,切实为企业提供适应岗位的专业人才。

2.3 实践基地的教学应用

实践基地是企业与教师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在校内参与专业实践的固定场所。不少院校都选择应用企业提供的机械设备,进行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熟悉有固定工位的企业实践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经验培养。校企合作是开发和扩大实践基地的基础力量,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往往比教师更懂得岗位诉求,能对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必要建议,指出机械位置、学生操作的不专业之处。而企业文化和专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需要以实践基地为落脚点,实现长期指导、教师工作等方面的教学实现。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对实践基地的应用,通过课程设计管理学生的教学参与,完成专业教学的企业合作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岗位技术和课程知识。

2.4 专业实践的学生评价

学徒制是准确进行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符合企业评判个人能力的实践标准。实践教学能通过教师和工人的多种评价,产生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出学生在专业岗位上的适应状态和进步空间,对学生所步入的学习阶段进行细致了解。专业实践是了解学生基础条件的教学途径,通过学生的操作表现和卷面书写,教师能够产生对学生操作经验和知识运用的准确判断,再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和个体差距,进行专业实践中的课程内容调整和指导重点调整[4]。要注重学生评价对教学过程的映射机制,详细分析学生能力、做好实践活动策划,帮助学生形成专业优势、掌握知识技能,整理好反映学生表现的评价资料。

3  教学体系中的学徒制融合

3.1 构建专业化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决定了专业实践中的大多数理论内容,是影响学徒制应用的教师工作方向。教师要根据学徒制的应用条件,建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强化知识运用和学生实践的主体作用,通过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引入现代学徒制。结合学生对师徒关系的不理解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在教学体系中的穿插,使学生逐渐接受人才培养的制度要求,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业人员安排的实践任务。依据教学体系对理论知识的过分强调,进行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结构重组,通过改变考试标准和教学过程,形成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长期关注,使学徒制的应用能够基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

3.2 开拓教学资源和实践方法

开展实践教学要维护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实践方法将资源用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想要实现教学体系的长期应用,就要将资源的开拓使用和实践方法的开拓过程,列为体系中相对重要的教师工作,使教师能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可用性,结合实践效果进行学徒制的应用尝试。通过学徒制拓展过程中的可用资源,把教学技术和专业人员作为资源条件进行培养,拉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请对方进行对教学体系的专业评价。将学徒制的实践方法做好教学调整,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维护和体系应用,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3.3 学徒制培养的体系要求

明确学徒制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目的,将教学体系进行培养目标和师资力量的要求,实现对学生校内表现的全面管理。结合理论知识的指导价值,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学生要求,设立与企业标准一致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的学习投入,使教学质量符合学徒制的应用条件。对教学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培养要求,把学徒制作为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结构内容,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沟通确定要求细节,使教学活动能够基于符合文化价值和体系内容的学徒制,开展有益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教学道路[5]。

4  学徒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融合建议

4.1 课程设置的教学融合

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选择深入学习的专业方向,站在就业角度进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技能讲解,将学徒制应用于教学的学生培养中。依据此专业在维修技术、制造技术、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就业方向,进行企业方的培养计划制定和教师工作要求。明确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他们对技术操作的钻研程度上,制定和技能培训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的专业态度,对他们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要求,结合学徒制的培养作用实现教学融合。

4.2 课程机制的开发融合

设立以学徒制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过程进行实践要求。确定教师在知识讲解、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将学徒制应用下的實践教学进行分工合作,请企业人员和课程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践培训。开发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机制,把学生的课程学习实现机制内的教学规划,依据学生的专项技能进行对应的活动选择,帮助学生进入到企业岗位的操作实践中。开发出适宜长期培养学生的整套课程机制,结合专业技能的培养需求和学习标准,做好学徒制的教学应用和技术融合,确保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机制运用。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将现代学徒制融合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队伍和教学体系都存在一定的过程要求。通过进行校企合作与学徒制的校内应用,帮助学生实现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的知识运用,把教学的实践对接和基地使用作为培养基础,对教师工作进行实践学习和教学创新的具体要求。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要求,将课程应用进行教学与开发的专业分析,使学徒制能够与专业实践产生融合作用,培养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聪利,杜晓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8):50-51.

[2]戴雄伟.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405(20):182-183.

[3]雷彪,关海英.“校企合作”推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v.5(07):45-46,48.

[4]赵云伟,魏召刚.自动化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9,191(02):45-47.

[5]黎姗姗.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J].智库时代,2019,191(23):243-24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