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与他的“张氏美学”

2020-09-10张飞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张艺谋

摘要: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以“中国味道”的电影闻名于国际。其电影中蕴藏着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独特的见解与思考,以及对这些见解和思考的继承与创新。张艺谋在其二十多年的电影创作中,不断追求电影语言的革新,这些独特的电影语言表达,源自他强烈的民族感。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影》中的墨色元素运用、符号隐喻与场景设置,分析《影》中的艺术审美、艺术创作手法和对复杂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张艺谋;古典诗意美学;符号语言

中图分类号:J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134-02

中国观众对张艺谋有着特殊的情感,因其指导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他自身携带的巨大争议,使得他的每一部电影都会被艺术爱好者们细细研究。一部电影的构成需要很多元素,从前期的剧本到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剪辑,有很多细节需要导演揣摩。如果想要创作一部不同寻常的、能够被人所称颂的电影,那么最少要有一两处能够独领风骚,张艺谋的《影》就以其突出的视觉风格被观众定义为他个人新世纪以来的最佳作品。影片在服装造型、意象选择、视听语言与诗意空间的打造等方面的深度开掘,出色地表现了张式古典电影美学。

一、张艺谋的电影特色

(一)张艺谋电影的中的绘画性

从电影《英雄》到《十面埋伏》,张艺谋电影里的色彩感一直备受赞誉。而在拍摄《影》时,张艺谋试图革故鼎新,以清幽淡雅的水墨意境表达东方的文化。导演张艺谋在《影》的色调运用中高度强化墨色的形式感,舍弃了高纯度颜色象征,用黑、白、灰这几种低饱和度色相勾画出乾坤万物。影片在颜色叙事、中国意象、人文思辨等方面的深度开掘及出色表现,构成了影片诗意叙事的美学特征。《影》的视听美感与诗意空间的生成,得益于导演张艺谋对于中国古典诗意美学传统的继承,特别是对先秦《周易》的阴阳学说与“和合”美学观的借鉴。

《影》这种使用水墨色彩的大制作院线电影是首次出现,影的水墨色彩借鉴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文人画的画面呈现写意的风格,讲求笔墨情趣,而内里则是抒发个人性情,有识之士则会通过寓情于画来表达自己对民族压迫或者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导演将文人画的风格作为《影》的画面基调,不可谓没有深意。水墨样式罩于影片之上,水墨元素嵌于影片之中,水墨文化融于影片之下,电影从视觉、内容到思想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了墨色元素的叙事、审美、思考力量,是一次电影色彩美学的创新和拓延。

(二)画面内容中的符号隐喻

符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是将源自生活的自我表达转化成相似的比喻,并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手法。电影《影》中充斥着大量的符号隐喻,可以将贯穿全片的黑、白、灰视作其中的“面”,将以道具形式频繁出现的太极图案视为“点”,点与面相结合,共同完成了导演对于电影的修辞。这种艺术创造的手法拔高了《影》的整体基调,通过符号隐喻挖掘出了许多新的視觉造型元素,如电影中重要的武器“沛伞”便是源于太极符号的变形。符号隐喻在营造空间感上也有其妙用,都督与子虞的练武场便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为整个影片的氛围营造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符号解读。比起过去电影中张艺谋所表现出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直白的电影语言,此次在《影》的摄制过程中,张艺谋显得克制许多。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困难并不是才华的欠缺,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如何通过尽量少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导演面对的最大的难题。《影》通过黑、白、灰与太极图来表达导演的观点,其余的深意全由观众自己体悟。太极阴阳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的重要一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它有黑白分明的特征,处于太极阴阳图两端的人就是处于两个相对的阵营,用太极图来表现权力运作,使得观众可以快速明白导演的意图。但是,太极阴阳图的意味显然不限于此。其中相对的两极还可以理解为“男女”“雌雄”“权谋”“日月”“君臣”。电影中都督府密室天坑的设计,俯瞰可以发现地上就是一副硕大的太极阴阳图,在这里,小艾悟出了沛伞的用法,子虞第一次与小艾亲密接触,都督第一次看到了打败杨苍的希望,武打的真实感被太极阴阳图淡化,对太极阴阳图的多次特写表达出了感情的此消彼长,也暗示了影子与真身之间的实力变化。

2.场景设置。墨色作为极富中国审美趣味的表现符号,许多电影人在电影中都曾经运用过。但是在电影创作中如此大面积地运用,张艺谋应属第一人,他在场景设置上将其幻化得出类拔萃,影片中,都督府的墙壁上画满水墨画,王宫大殿中陈列着写在绢上的草书,光影交错中既营造出了缥缈的美感,又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森然。

张艺谋将这“绚烂之极归于淡”的中国古典色彩规律从文人画中提取出来,落实到电影银幕上,为中华民族文化执守不变的墨色追求增添了新的时代表现形式。最后一场大戏是拍摄过程中搭建的一个大场面,导演将对决的场地设置在山水之间,远处远山如黛,底下是东流逝水,肃杀的气息瞬间被营造了出来。决战地点是一块巨大的草编阴阳太极图,很好地将图形外观与周边场景结合,太极玄之又玄的气质与山水的气质相得益彰。细节处,都督府密室的门打开后,门后装饰着雕版印刷的图案,由于光线的设置时隐时现,画为都督,书为君王,这道封印在暗处的门也说明了都督对权力的野心[1]。

二、张艺谋电影里的东方美学

(一)形式主义与张艺谋

张艺谋的形式主义一直有迹可循,他曾坦言“虽然跟着人家学,受到人家的影响,但是我还是想精神虽然一致,但是形式上我得来个不一样的”,这句话也可以归为张艺谋的电影走向形式主义的原因。不言而喻的隐喻与象征是创造形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地反复,不断地强调可以让观影者产生认同,但是这种技巧往往意味着不诚恳和别扭,所以张艺谋最终选择选取一个抽象但广为人知的符号。“太极分阴阳,阴阳合太极”,太极图与水墨画相结合所产生的美学体系,不仅与中国传统美学非常统一,在形式感上也与影片的气质毫无违和,可以说张艺谋用这个片子满足了自己的造型欲、美术欲和氛围欲。

但实际上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反复应用虽然让大部分观影者得到了视觉效果满足,但是也有部分观影者认为形式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滥用,将镜头的重点投向形式主义的各种细节,反而失去了一个电影的紧凑主线,有时会让人感到厌倦。

(二)装置艺术、美学、与电影的融合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八卦图、水墨画、围棋、屏风都是导演在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后,再从中选取可用的素材进行再创作。文臣与武将、刚烈与阴鸷、进击与隐忍、真实与虚假,通过导演的重新解构、再次加工所产生的道具,一件件都在展现这种新式美学思维。

以沛王大殿上的草书屏风为例,很有现代装置艺术大家徐冰《天书》《地书》的意思。导演在设置屏风之时,选择了通透性最好的布匹,让道具组在上头书写,要求就是“要草”“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来写了一些什么”,通过几十面不能解读意义的屏风的组合,营造出了一种严肃、庄重和带有一丝阴郁的气氛。布匹为本性,书为人生选择,而墨迹渲染之后渐变的“灰”的层次正是人性中亦正亦邪的部分,通过这个设置,使整个空间场景与其他古装戏里的大殿区别开来,让整个空间更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这种少而精的处理方式让空间变得辽阔而不失雅致,跳出了条框限制的设计让大殿更有一种宛若天成的魅力[2]。

三、张艺谋电影的创作方法

(一)初露锋芒

2002年,张艺谋电影《英雄》全球上映,电影缔造了国产电影全球票房的神话,结束了内地电影市场近十年的低迷期,更斩获专业领域诸多奖项,其中包括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奖。影片将中国传统意境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相结合,武打设计灵动潇洒,让外国的电影爱好者也领略到了国产电影的风采,是很多外国电影爱好者中国传统美学的启蒙[3]。

(二)尝试阶段

张艺谋说:“我不太爱惜羽毛,不太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在预料之下仍愿意尝试。拍的类型多了,受众才会广。”于是在后来的很多年间,他开始不停地尝试与中国元素有关的电影,在《卧虎藏龙》中,他将中国元素落脚到爱情上,希望通過一个小的切入点来表达主题,被载电影史册的竹林打戏这一经典片段也表现出形式化的特征,在竹林里身形飘忽的打戏实际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后,在《归来》《山楂树之恋》等电影里,张艺谋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多次尝试用个人的小情小爱来反映时代背景这个模式之后,张艺谋最后还是回到了大场面、大场景的制作方式。2016年,《长城》上映,演员阵容整齐强大,耗资极高,视觉效果堪比美国大片,将中国数千年来家国情怀的精神寄托——长城搬上了银幕。张艺谋坦言:“《长城》最基本的目标是‘完成一个工业体系上的标准产品’。然后借水行船,传递中国文化信息,影响更多全世界的年轻人,‘让中国电影不再自娱自乐’。”看似自毁前程,与美方一起开发一个中国故事,实际上是看中了它的后续发展空间,看重这个片子后面承载的某种意义,为后续的影片开发沉淀基础。

四、结语

2018年,《影》的出世代表着张艺谋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最终达成,他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在《英雄》里表现出的野心,将个人情感、家国情怀和传递中国文化信息等他这些年尝试过的,他认为切实可行的元素全部集中到这一部电影中,使中国影视作品再次回归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当中。影片中表现出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将中华武术、太极文化、水墨字画、香、琴等元素融入影片当中,在给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

张艺谋曾坦言:“‘接受’是我最大的哲学,先接受,再说创新求变的事。”他将自己的个人特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完成了一个自洽的“张式美学”。

参考文献:

[1] 岑甜.张艺谋《影》的中国风[J].西部广播电视,2020(16):86-88.

[2] 杨帆.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语言运用[J].艺海,2020(06):78-79.

[3] 陈立人.张艺谋镜头下色彩语言的审美演变——兼论《影》的突破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0(10):98.

作者简介:张飞扬(1999—),男,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张艺谋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符号语言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浅谈平面设计中符号语言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张艺谋的抠门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
张艺谋归去来兮
No Words Please!“无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