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王芳
王芳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急诊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就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危急和发病率高等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胸骨后突发剧烈且持久性疼痛及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并最终死亡。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常出现紧张、焦虑、痛苦、惶恐等不良情绪 [1]。医疗和护理人员在AMI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影响抢救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急诊护理的工作比较繁重,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且急诊护理工作很容易受到感染。这就大大增加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本文就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性别比例为1.27:1,年龄在2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7.9)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间隔在0.5~11.5h,平均间隔为(5.6±3.4)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在抢救人员街道急诊电话后,应在5min内出诊,医疗人员通过电话在抢救车上与在场医师、AMI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联系,嘱其实施院前抢救措施,包括患者的心理疏导、吸氧治疗以及卧床休息等等,从而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遵医嘱用药,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同时实施输液、缓解心肌疼痛和面罩吸氧治疗。完成现场抢救措施后,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患者搬动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迅速、轻柔且平稳。患者在救护车上时,应向一侧偏转头部,并保持仰卧位,对静脉通道通畅性进行检查,连续心电监护及吸氧,避免输液管发生脱落、移位和扭曲。运输过程中对患者疼痛部位、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连续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和急診救治,同时通过电话告知PCI医护人员和医院急诊内科工作人员做好手术及抢救准备。
急诊接诊流程为:实施首诊护士问责制,患者的第一责任人为其接诊护士。所有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治疗前10min内在抢救室中保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床旁心电监测,检查心电图。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心肌标志物、凝血系列、心肌酶学和血常规检查,建立左下肢静脉通道,实施吸氧治疗,在综合患者心肌标志物、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史询问的基础上,对AMI进行临床诊断。
PCI术前准备措施:①AMI确诊;②建立左下肢静脉通道;③静脉注射1ml的76%泛影葡胺进行碘过敏测试,同时对患者观察时间进行记录;④混合顿服或嚼服300mg氯吡格雷、500mg阿司匹林;⑤右腹股沟备皮;⑥帮助患者取下身上的饰品和衣物;⑦嘱患者排净尿液;⑧采取患者保暖措施;⑨实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送入导管室流程:首先,对患者转运风险和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准备好护理记录单、病历、氧气、简易呼吸囊、除颤器等抢救设备;其次,由1名护理人员和1名医师将患者送入导管室;最后,详细与介入护士交接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基本病情[2]。
1.2.2对照组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按照传统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院前或急诊急救,护士在接诊之后可给予患者吸氧、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以及抽血化验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AMI 复发率。同时采用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状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频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就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AMI 具有病情发展快、发病突然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重点是尽快纠正患者缺血的心肌组织,而患者发病后1h以内则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在整个阶段给予患者早期快速心肌再灌注能够有效的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就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以往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对院前急救护理目标不够明确,缺乏规范。优化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不但能够确保医护人员快速赶到现场,迅速有序展开抢救与护理,同时还能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尽早行再灌注治疗,大大缩短了院前急救、转运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3];可见,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植秀珍,陈锦坚,刘超群.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3):72-74.
[2]杨轶.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2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