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2020-09-10谢恩艳
谢恩艳
摘要: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高中数学作业实施的看法的研究分析。针对高中数学作业应用的现状与反思,探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对作业设计的一点思考做出阐述。以此建立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及时巩固知识和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认知的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4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当今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一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上好一堂课外,还要设计好学生的数学作业。其中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使不同的学生在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中得到不同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是我们在新课标指导下又一项重要的任务。
所谓的“个性化作业”是指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不同的要求和方式完成,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反馈。
一、作业现状,学生心态
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负担,完成任务。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作业几乎是:
1.作业量大,应试色彩浓厚。
2.内容陈旧,精心设计的少。
3.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4.主张统一,忽视个别差异。
5.强调本位,不讲学科整合。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尝试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性。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1、设计分层次作业,尊重学生个性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备课和作业设计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等多种客观因素,结合不同的题材、素材,适当引导,分类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优发展。
首先,作业量分层。作业量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尽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其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差异的客观现实,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
最后,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例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用1~2个课时,有的同学可以放宽到1~2课时的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组织,书写,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在设计分层次作业时,应当采取教师指导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的方式,不断进行纵向比较,扬长避短、查漏补缺,鼓励每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自我。教师有时也可以根据对学生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比较均衡的几个小组,这样在作业的完成和展示活动中更有竞争性,可以督促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2、布置多样化作业,彰显学生个性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改进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设计,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2.1书面型作业
书面作业是一种相对传统的作业形式,其特点在于利用已有知识形成文本,在理论上解决问题。在设计理论性作业时,除了传统的练习册等书面性作业之外,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焦点、关键点等,利用典型的知识梳理、方法总结,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点拨,从而学有所得。
(1)阅读型作业
有的同学基础差,概念不清,公式定理不明,读教科书看例题就是很好的作业。对这部分学生可减少刚性作业的量;而对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强的学生,他们会去找其他参考书读,选择一些题做,刚性作业对他们是“小菜一碟”,拓展性的阅读是其主要作业方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的最关键因素,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学习迁移的速度与质量是不一样的,“弹性作业”为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搭建了平台。
(2)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也称思维导图,是通过树状或网状结构等方式呈现思维过程,是将发散性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的过程。利用知识体系图指导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可以培养学生知识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围绕《函数》这一主题,学生可以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基本初等函数,函数与方程等多方向展开图谱,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纠错反思型作业
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错题有目的,有方法的汇集成一本。目的是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备有“错题集”,定期浏览最近的考试和作业本,对曾经做错的习题进行总结,改正错误并对错误归因,发现漏洞即时弥补。但要坚持下来,教师的指导不可少,分类要求很有效。大考试卷中做错的题必须进入“错题集”,对基础较差平时做题错误教多的同学,选择部分进入“错题集”,开始不会,后来又有所理解的题比较合适,基本看不懂的题不要选入,以免打击太大;优生重在错误归因;“错题集”是否精美、漂亮不重要,纠错反思这一思维过程才是关键。
2.2活动型作业
活动类作业主要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教材重难点,指导学生设计课堂、互动合作、参与体验,感悟升华。活动类作业主要包括知识提问、作业展示、知识竞赛、手抄报等。这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创新思考,互动展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多樣性、生成性,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全方位展示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作业设计价值与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改革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作业的主人。个性化作业设计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它有以下价值:
1、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有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只要学生能够分析出“症结”所在,知道哪儿卡壳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2、由于“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学生中抄袭现象减少了,认真钻研作业的人多了。这种作业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求实精神,屏弃了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深受学生的欢迎。
3、结合当前信息量日益增大以及解决传统学科课程知识的繁冗性、独立性带来的弊端和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照顾个体差异和需求等特性。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