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2020-09-10颜萍
颜萍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对于人才全方位发展的基本需求,小学正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37
引言
口语交际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能说、会说,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引导低年级学生学法、得法、用法,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述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情境类型,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一)构建新颖有趣的口语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模式是将教师脑海中的教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框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學流程,教学方法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新型的口语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学习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组成员在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口语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创设表演情境,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师生形成良好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语文综合素养才会慢慢得到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不能把时间交给他们,使其进行语言表达,那么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反复说、反复练,才能对词汇、语法更熟悉。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使学生根据角色设定,开展对话交流,从而发展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创设媒体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成为一种无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在引领与助推、破解与扩容、启迪与唤醒等诸多层面都发挥着极其关键的支撑作用,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和推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学习情境,可以使抽象的课文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或图片以丰富视觉体验。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展现的内容也应和教材保持高度统一。这样的情境设计模式,才真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舞蹈《我们这样长大》的视频,在舞曲中,一群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手舞足蹈、尽情地表现成长的快乐……学生在观看中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学学,我立即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想跳吗?”学生齐声回答:“想。”“我想把这个舞蹈作为我们中队六一文艺演出的节目,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请几个同学来试跳,同学们看了以后都不满意。这时我让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这个舞蹈跳好,有几个聪明的孩子想到了教我们班音乐的张老师。那么我们打算怎样请张老师呢?就这样,我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一种让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说话兴趣,触动说话欲望,以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很多问题日益凸显,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构建生活化课堂,将课堂知识和学生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语文情境教学效果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创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红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29.
[2]周炬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3.
[3]张华成.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