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2020-09-10覃应军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

覃应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此之外,还很看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小学生说,他们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弱,所以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基础教起,着重去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对美的鉴别与塑造能力,并让他们逐渐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自己的绘画作业任务。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授课的经验,主要分析和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对于小学,进行课程改革,不只是老师知识传授,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像小学美术这样的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首先要把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其次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可以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点评其优秀之处。这有利于提升理论知识,还用到了实践,同时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一)融入情景教学,吸引好奇心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突破常规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美术课堂里来。具体应用到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设定一个教学的情景。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紧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后也会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工作,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里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获得很大提升。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恐龙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开始,先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的视频,为本节课讲授《恐龙世界》做一个情景铺垫,借此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老师再讲述一些关于恐龙的小故事小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动手完成恐龙模型的制作。课程结束之前,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点评,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对不太好的作品提出鼓励。

(二)增强创作趣味性,提升动手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把握好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动手环节。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是美术课堂的核心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想尽一切办法,绞尽脑汁的让这一环节充满趣味性。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率还可以让学生紧紧跟随教师课堂的学习思路。比如,教师在教学泥塑这一部分时,应该尽量缩减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研究或者互相探讨泥塑的大小、形状、色彩等特征,然后他们进行自主设计和研究。经过这一环节,有助于提升他们把想象力付诸实践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用橡皮泥捏出章鱼的课程中,可以先去引导学生想象章鱼的形状,并拓宽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海洋其他动物的外貌、形状、颜色等特征。学生经老师的一番点化,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各种独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并在最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成品在班级里展示,教师再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进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他们动手创作的兴趣。

(三)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动手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讲解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优秀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们想要动手创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充满生活化的优秀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能与小学生们的内心产生共鸣,激发小学生们内心深处想要动手创作的欲望。比如,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漂亮的建筑》一课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些有关房子的简单问题,采用回忆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融入到课程当中去。可以让學生回想起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回忆一下曾经见过最美的房子是啥样的,或者设想一下自己未来最想住到什么样的房子里面去。第二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纪录片或者展示PPT,和学生们一起欣赏故宫、天坛、莫高窟、颐和园、乐山大佛等这些优秀的美术建筑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还能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通过对这些优秀美术作品的深入分析与讲解,学生们可以对建筑色调的选取和结构的组成有更深层次的欣赏。再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自己想制作的样子,并估计他们付诸行动,实践自己的想法。最后,选出成品中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说明创作的原因,灵感来源。对于学生们自己的优秀作品,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上台展示,讲述出自己创作的灵感,并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提出表扬。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荣誉感,增强学生们的创作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创作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不断的创新进步,课程改革在各个学校也持续不断地推进。对于小学而言,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老师的授课方式,更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起点,也是小学生思、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综合素养的塑造,对他们的人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美术更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提升动手创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手脑同时进行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备课中,制作一个详细且有创作力的备课方案,提高自己课堂的趣味性,把学生充分带动到课堂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2]郝婧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7(2)212.

[3]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