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2020-09-10乔乐锋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

乔乐锋

摘要:审美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意在让人们拥有积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教会学生具备感受、理解、鉴赏、创作美术作品的一系列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  培养  审美素质

一、审美素质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这门学科是一直都有的。美术从狭义来说,专指绘画;从广义来说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唤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懂得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体验,喜欢美术;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色彩、造型、构图,发现作品的美;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接纳,了解、欣赏、尊重他人的美术创作,能够欣赏不同形式、风格的作品。美术教学的这些目标为了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最终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

简单说来,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便是审美教育的任务。通过对美术这们艺术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找到艺术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然后学会创造美。有艺术家曾说过:“儿童美术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因为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我国的素质教育也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因为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的,更长远来说对于学生成才也是至关重要。

从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人类的审美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有推动作用的。以镜子为例,最初人们以水为镜,后来以铜铸镜,逐渐人利用更多的金属原料,镜子的造型也越来越多,做工也越来越精美。这其实就是人类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所以驱使了人们的创造力也在提高。现如今我们培养审美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美术教育教学。从学习中培养审美素质,继而再利用到生活去。

二、浅谈关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在欣赏和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学生通过双眼发现在美术作品的美。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在欣赏作品时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骑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欣赏和鉴赏各种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理解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的造型、色彩、构图所表现的对称、均衡等形式美;同时也学会养成安静、集中注意力观察、欣赏的良好习惯;最后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并結合各种手段创造一个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师在向同学展示一副范画时,可以搭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以及作品。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融入其中,欣赏画作,体会作品之美,无形之中就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素质。以往学校教室及走廊里悬挂的都是一些名人头像以及名人名言,其实也可以适当换成一些好的美术作品,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培养审美素质起到辅助作用。

(三)由浅入深,让学生更深次地发现不同的美术作品之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学生在上美术课时,最初接触到画作,在欣赏过后评价作品,一般都会存在一种评价标准,这幅画和现实对比,如果画的像或者逼真,那就是好的美的;如果不像或者差别太大,那就是不好不美的。可是美是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的,美在于心,而不在于形。比如,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那时的意大利动荡不安,这尊雕像可以说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雕像展示的是一个英姿飒爽、充满自信的年轻人在临战前的状态。雕像细节刻画栩栩如生,坚毅果敢的眼神,卷曲的头发,紧张饱满的肌肉线条,从内而外体现着理想化的男性之美。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的画家,对于色彩的偏好几近癫狂。他绘画粗野狂放,着色大胆。《星夜》这幅作品是梵高在精神病院疗养时创作的,画面中的树、星星以及夜空造型都十分的奇怪、夸张,如此狂野的造型透露出躁动不安和绝望,似乎一切都陷入漩涡之中。这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疯狂而又迷幻的世界。作品在不同的背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在世人眼前,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在学生欣赏不同作品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感知作品,提高审美素质。与此同时,学生的艺术情趣以及生活情趣也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四)在创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指美感能力、美学知识、艺术鉴赏力、审美情感、艺术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美术教学的核心就是审美素质,为了学生可以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最关键是为了创造美。美术课程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让学生累积经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淡化一些条条框框,同时应该具有包容性,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想法进行创作。当学生被被赋予了足够的发挥空间,他们才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无形化有形,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三、结论

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美变成艺术作品展示给大家,人们通过作品的艺术之美培养提高审美素质,然后再利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审美素质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审美素质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要在美术教学过程对审美素质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 员会.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董全卓.如何在 音乐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吉林省教育 学院 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7).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