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M视角分析《力和运动》单元
2020-09-10郑贤文
郑贤文
摘要:STEM教育是现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从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三个STEM视角分析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Fusion 五年级第十二单元《力和运动》,希望我国编写STEM教材时能够注重跨学科性,注重体验性,编写真正的STEM教材。
关键词:STEM;科学教育;教材研究;
前言
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称。进入21世纪后,美、英、日国等国正在火热地进行STEM教育研究和实践。而我国的STEM教育研究较落后。笔者观察到中美STEM小学科学教材有着诸多差异,不禁想到能否分析美国教材,取其精华用于国内,帮助我国STEM教材的编制和发展。
一、教材简介
教材选自美国科学教材Science Fusion 五年级的最后一单元——第15单元Forces and Motion(力和运动)。[1]
结构上看,本单元属物质科学领域,是四年级最后一单元Motion(运动)的深化。本单元在学生了解运动和速度的前提下解答了使物体发生运动、产生速度的因素,即“力”。
内容上看,本单元共6节课。两节教授知识,第一课“什么是力?”第五课“什么是牛顿定律?”;两节探究课,第三课“力是怎么使物体运动的?”,和第四课“什么是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一节STEM课“橄榄球安全头盔”;还有一节资料卡,让学生感受安全工程师这份职业。
二、教材分析
余胜泉教授认为:STEM教育应具备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2]笔者将从中选取几个本单元中较为凸显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跨学科
STEM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综合运用四大学科的相关知识,以使学习者解决问题。教科书第707页底下有个活动希望学生根据给的力和速度的数据绘制一个图表。这个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涉及到了数学知识与技能。书第710和711页是一个名为“去火星吧!”的专题。这个专题从力的角度,尤其是平衡力和重力,将三级火箭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地说明。其中显然脱离不了技术与工程两个领域。
(二)趣味性
一本教材编写得再好,缺少趣味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就无从谈起。本教材在趣味性上让人印象深刻。首先,从本单元第一页起几乎每一页都在向学生提问。如单元首页“我想知道为什么”一栏写着“为什么赛车在比赛的时候要更换轮胎好几次?”这是生活中可能碰到却没注意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成就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欲望。其次,教材中的图片充满趣味性。浏览教科书到这一部分画风突转,从贴近生活的科学风转为漫画风格。
(三)体验性
在教科书配套教材中可以看到本单元主要的探究活动有5个。其中主要以验证型STEM教学为主,希望学生经历验证过程。这种验证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师只需指导便可。作为一种支架式教学,学生利用教材可以自己做,自己玩,发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力是怎样造成运动的?”活动中,明确学生要探究问题——给出材料清单——注意事项;可以感受到编写者对于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下了一番苦工。
三、对我国STEM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编制真正的STEM教材
美国教材对于STEM课程有明显体现,每节课涉及的STEM领域都会明确标注出来。而现行的人教版、科教版、苏教版等个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对STEM的课程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清晰地表明哪节课是STEM课以及又涉及STEM中的哪些领域。没有真正的STEM教材又谈何STEM课,谈何培养学生的STEM能力呢?
(二)教材编写要注重跨学科性
STEM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跨学科性,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满足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橄榄球安全头盔”一课是在学生通过之前学习知道常见的力、理解平衡力并初步了解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工程和技术领域的拓展和综合,从材料和功能的角度对安全头盔进行分析。而我国现行教材却以科学为主,不是单纯的科学课就是以科学为核心的所谓的“STEM”课或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互割裂的课。
(三)教材编写要注重学生体验
STEM教育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希望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知识,解决问题。Science Fusion这套教材有专门的配套挂图指引学生进行实踐探究。每一个活动都是和学习的单元有关,并有开展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挂图上的步骤自己制作一个产品或进行一次试验。希望我国的STEM教材编写时能够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John "Jack" J. Lynch,Jr.. Science Fusion G5 [M].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12::697 -740.
[2] 余胜泉,胡翔. 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