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的策略

2020-09-10熊坤元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熊坤元

摘要:实验是学生认知物理,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实验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运用实验,从而真正以实验为踏板,开展物理知识的探究,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注重从生活化实验、合作化实验以及探究式实验三个角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物理教师常常运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并不注重学生实验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以产生厌倦心理。针对这种状况,初中物理教师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物理实验课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生活化实验,增强学生实验设计力

物理是一门起源于实际生活并经过实验室加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门学科。所以,实验性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当涉及到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却相对抽象的知识时,教师本应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法。但是当下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案,采用流程化的方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常常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为了打破这种教学魔咒,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实验,即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探究,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讲授“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生活情景,让学生对惯性产生形象化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准备相应的工具,让学生在理解惯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提升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同样从以下两点着力:第一点,指导学生形成对惯性的感性认知。感知能力在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因为虽然该学科起源于实际生活,但是知识本身又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例如电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是它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布置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以惯性这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人们乘坐公交车的场景:在公交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意外,司机采取紧急制动,与此同时公交车上的乘客整体向前移,甚至极个别乘客险些摔倒。第二点,设计实验。教师准备如下的工具,让学生探究惯性的存在:玻璃杯、水、扑克牌、纸筒和鸡蛋。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联想乘坐公交车场景。”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运用如下的方式设计实验:在水杯中放入足量的水,将纸牌水平放置杯口,并在其上面放上纸筒,在纸筒上面放上鸡蛋。用手指用力弹开纸片,纸片飞出,鸡蛋坠入水杯。

二、合作化实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力

合作学习模式是当下教育体系中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和教师信赖的模式。此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把一些原本需要向教师请教的问题内部消化,从而提升理解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而在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模式指引下,学生充分运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工具开展实验设计,通过彼此合作的方法完成每一个细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踊跃交流。交流对象都是同学,这可以较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畅所欲言。

例如,在讲授“势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真正地在交流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实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准备实验工具。在正式的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可以准备如下实验工具:泡沫、小鐵球、小木块。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材料和物质基础;第二,精心设置问题。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对整节课起到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比如在势能教学中,教师创设如下问题:势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证明?第三,划分小组。教师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第四,展示实验成果。通过开展合作化的实验方式,教师发现学生有的设计实验,有的记录实验结论,有的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之间彼此配合,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让学生真正树立集体荣誉感,并在此基础上,相互配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三、探究式实验,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力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的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各种实验中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工具,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本文注重从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压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实验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与此同时,教师准备如下的实验工具,让学生进行探究:小木椅子、海绵块、砝码以及直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真正这部分学生的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在大部分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主动站起身说:“影响压强的因素与重力和受力面积相关。第一个因素,重力。将同样一个椅子放到海绵块上,向后方式不同重量的砝码,测量在海绵块上形成的凹坑深度。第二个因素,受力面积。将两个全等的椅子分成正放和反放,并将两个椅子放到海绵块上,也同样放上重量相同的砝码,测量在海绵块上形成的凹坑深度。”通过运用探究式实验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验空间和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打破原有的教学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多样性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式,提升整体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殷正用.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02)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