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020-09-10田建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田建

摘要: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萎靡不振,不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这影响了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所以,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据此改进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争取呈现物理生动有趣的一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兴趣所驱使,另一种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升学,前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且愿意进行深度、广泛地探索;后者却总是满足于现状,且容易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耐心,这体现了兴趣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故而,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策略。

1.巧设物理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由于物理的研究对象比较抽象、复杂,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引出知识内容或者物理问题,会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反感情绪,这体现了课前激趣的重要性。而且,物理固然复杂,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引导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借此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使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问:“石头和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请问谁先着地?”学生根据常识,提出石头先落地,并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快。”接着,我继续问道:“拿两张相同的纸,将其中一个揉成团,然后使二者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请问谁先着地?”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纸团先着地,这一现象推翻了之间的结论,同时学生根据纸张下落的状态提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我表示赞许,并描述如下情境:“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一颗石子和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下落,它们谁先落地?”这一悬念的创设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主动打开课本寻找线索,并提出要观看相关的实验视频。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教学内容的可行之法。

2.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灵感

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的一门学科,物理的很多规律正是历代劳动者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来的,而成熟的物理技术又回馈于人类的生活,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推动了很多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体现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然比物理更具吸引力,他们也更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分析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弹力》一课时,我先引出问题:“‘弹力’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一个词,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弹力相关的例子?”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给出很多答案,比如:弹弓、弓箭能够发射子弹和箭,是因为绳子提供了弹力;在撑杆跳高中,运动员是凭借杆子提供的弹力使身体越过横杆等等。通过这一番讨论,学生便能对弹力的定义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产生深刻的理解。然后,我让学生拿出塑料直尺以及圆珠笔中的弹簧,感受这两个物体的弹性,接着我问道:“如果把这个塑料直尺弯成90度,它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学生表示不能,这样会使直尺折断,我则由此引出“弹性限度”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极为容易。可见,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联系学生生活,对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很好的效果。

3.加强任务驱动,发挥学生作用

进入高中阶段,物理课堂的知识密度大大增加,且知识难度有所提升,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多困扰。而一些教师急于求成,习惯把知识和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虽然节省了学生的精力,但却使课堂氛围沉闷枯燥,不利于学生物理兴趣和物理能力的发展。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多问少讲,借此加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逐渐掌握物理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之趣。

例如:在学习《功率》一课时,我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明拎着一桶水,从一楼慢慢爬到四楼,用了1.5分钟;第二次,他拎着同样一桶水,从一楼快速爬到四楼,用了1分钟,请问他两次做的功一样吗?”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内容,得到“做功相同”这一结论。我继续问道:“可是小明两次上楼的时间不同,这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后答道:“说明两次做功的快慢不同。”我表示赞许,并问道:“我们之前学过‘运动的快慢’,你能根据知识经验猜一猜做功的快慢如何表示吗?”学生提出用做功大小和做功时间的比值来表示功率,于是我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完善自己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物理兴趣。

4.体现实际价值,坚定学习信念

随着学习和生活经历的丰富,高中生的学习观念发生改变,他们往往认为,我们所研究的理论、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应该与现实世界相对应,能够在某一领域发挥作用,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但是,高中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他们难以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所应用的理论和技术建立联系,所以难以产生学习的动机。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物理的实际价值,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柯受良飞越黄河”的录像,然后让学生思考:“假设柯受良的车做平抛运动,壶口瀑布有50m宽,两河岸高度差为5m,请问车水平起飞时的速度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飞跃黄河?飞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这一真实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而后,我再引出“飞机投掷炸弹时炸弹的运动”以及“三峡大坝排泄洪水”等实际案例,让学生构建平抛运动的模型,借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研究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经久不衰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渗透趣味元素,改进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快乐、充实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瑞杰.生活化教学是上好高中物理课的关键[J].华夏教师,2017(10):32.

[2]杜明俊.如何培养高中物理学习兴趣[J].农家参谋,2017(16):72.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