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唐国利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9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微课

唐国利

摘要: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的微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比传统的教育模式,微课的引入可以很好的将校内校外、课上课下衔接起来,突破以往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实现教学的有机延伸。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完全理论化的课程,相反其非常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塑造,微课教学的引入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在课上获得更多的实操机会。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实施原则,探讨了预习铺垫型与复习拓展型两种不通微课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微课的引入可以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格局,按照微课与线下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辅助型微课和课后复习拓展型微课,前者可以借助于微课在课前完成基本知识的传授过程,以保证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后者则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升华。

微课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名师名校慕课课程,另一种则是教师依照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情况,自主录制微课,上传至微信群等师生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平台,以供学生查阅。相较于前者,后者更加贴近现实,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不同水准,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的实施原则

(一)精炼化原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偏向技术的课程,其理论部分的内容有限,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浓缩,制作成3-5分钟的短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前的预习。在录制微课时,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微课中知识的密集化程度,以尽可能简练的方式来对于本课内容进行呈现,不需要掺杂太多相关的解释性语言。精炼化原则的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微课学习是在缺少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在家中自主完成,学生的注意力有限,不易提供给他们过长时间的课程;另一方面,因为微课是信息化课程,学生可以拖动进度条实现对于难点内容的反复观看,这也决定了微课中教师不需要对于单一要点进行重复化的讲解。

(二)问题化原则:好的课程一定是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实现的,只有借助于问题,才能实现学生的充分自主思考,这一点对于微课来说也是一样。无论是预习型微课还是复习型微课,教师均应当重视微课中问题的穿插。对于预习型微课来说,教师可以把问题布置在课程的结尾,引发学生在微课后的思考,在实体课上来进行集中的讲解;对于复习型的微课,教师可以将拓展性问题放置在开头,在后续的微课内容之中,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提供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借助于微课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与教材的束缚,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塑造。

(三)多样化原则:所谓多样化原则是指微课开展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当前不少教师的微课简单采用“录屏”或“ppt+录屏”的单一形式,未能充分的挖掘出微课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多种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微课样式,最大程度的激活学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的应用方式

(一)课前预习辅助型微课的基本实现形式

课前辅助的微课将以往知识传授的过程转移到了线上进行,在正式的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获得更多的实操机会,减少教师课上的单向授课环节,使学生们获得更多的课堂参与自主权。下面以“文件的下载”一课时为例,探讨预习型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学生线上微课先学:“文件的下载”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文件的基本属性与分类,学会使用几种基本的文件下载方式,微课的设计就应当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而展开。微课的开始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出常见的文件类型,包括“.sys”表示系统文件、“.HTML”表示网页文件、“.exe”表示执行文件等等,而后对于这些文件所能执行的功能进行讲解。同时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的线上文件下载形式包括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等,在微课的最后留给学生们一个小任务,即使用自己所能找到的下載方式,下载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为之后的线下教学做好铺垫。

2.课前线上知识检测:线下课程开启前的线上检测可以督促学生们认真观看微课的内容,也可以使得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微课学习情况,给线下教学的开展提供方向。在“文件的下载”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给出一些文件格式的缩写,以接龙的方式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3.课上交流分享升华: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充裕的时间邀请每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文件下载方式,在彼此的交流之中升华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上指出那些学生的下载是违法的,帮助学生养成尊重知识产权等法规的意识。

(二)课后复习拓展型微课的基本实现形式

课后拓展型微课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在巩固课上所学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的限制,实现学生高层次能力的塑造。下面以“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课得到学习为例,探讨课后复习拓展型微课的实现形式。

1.微课总结知识问题引导:“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帮助。人工智能是当下研究的重点,也是社会热点议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利用课上的时间远远无法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客观认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产物,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课给学生简单讲述“AlphaGo”、“Google brain”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激励、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

2.小组互助实践深入了解:在微课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任务,安排学生在线上结成学习小组,继续开展相关内的学习。例如在本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人工智能与生活便利化”、“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等主题,让学生自由结组,在课后继续了解人工智能,实现课上课下的教学有机结合。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化终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了全员线上教学的可能。以微课为代表的线上授课模式,可以很好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实现课上师生主体地位的反转,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建构感,实现对于传统教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卫华.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4):51-53.

[2]刘超.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122-123.

[3]金婧.因地制“微”,以“微”促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39-42.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