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在网络视听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张化东
摘要:媒介教育和影视美育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是实现以上两种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单门课程,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通常包括单门课程与合作共建实验室深度融合、探索企业新技术培训模式、搭建课外竞赛培育平台、共同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内容。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制;媒介融合;公共艺术教育;网络视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53-02
課题项目:本论文为广州大学校级教研课题“面向公共艺术教育的基于项目制的网络视听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201969
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还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懂艺术”日益成为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事关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
在这一形势下,广州大学建立了包括众多学科门类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包含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学生美育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美丽校园环境等内容。媒介教育和影视美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这个急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下尤其有意义。
当下媒介环境日新月异,新旧媒体的地位及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传统媒体逐渐式微但也在向新媒体转型,新旧媒体互相影响和融合。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成为了全球传媒产业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媒介融合时代,势必需要能适应各种媒体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视听节目制作人才,这反过来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可否认,在传媒环境快速变化的冲击下,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相关专业恰恰面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而其中的实操类课程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这是高校因设备采购周期和流程存在问题,导致硬件配置种类少、款式旧、参数过时等引发的结果。高校教学环境与业界实战环境不匹配、项目实施流程达不到业界要求,学生眼界不够宽广,实操能力不达标,到了工作岗位还需要进行再培训。
因此,对网络视听课程来说,如何对传统的演示—练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媒介形势的新变化,面向公共艺术教育深化影视美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单门课程进行革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一、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在单门课程应用实践的意义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目前各大新闻传播院系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专业教学。一方面是希望避免关门造车,打开大门办学,通过校企合作将外面最新的设备和作业流程引进来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希望引进高水平人才进行岗位交流,让学生不但能接触校内教师传授的理论,还能获得第一线工程师的最新实践知识,这种知识是隐性知识,对于学生实操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
各大新闻传播学院普遍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看上去很美,实则收效甚微[1]。究其原因,往往是先前的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多集中在整个专业或学科,如何在单门课程中进行合作还是一个新课题。
基于项目制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2]。
网络视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基于项目制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设计和引导的作用。
面向公共艺术的网络视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考核形式通常基于项目制,所以该课程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天然适合基于项目制的教学模式。
二、单门课程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新途径
在单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因实践环境和教学环节不同,可以采用多样的实施模式。
(一)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战水平
基于项目制的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2]。首先,内容通常是由教师提出的,而提出的基础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跟课程内容紧密相关,是需要整合多方面知识才能完成的内容。其次,活动是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同时包括师生、师企、生生间的合作。师生是项目的主要人员,两者的合作关系也是最主要的合作关系,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师企合作也非常关键,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生生合作是关于项目组的合作分工,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团队。还有,情境基于企业的真实问题,而非虚拟的无实际意义的虚假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较大的成就感,从而拓展自身的能力范围,增强现实整合的探究能力。最后是结果,结果即评价,要建立新型人才评价体系。
(二)单门课程与合作共建实验室深度融合
企业的各项资源、真实的生产环境和高效的生产节奏是学校不具备的[3],学院可以与省级电视台、电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等媒体一起合作共建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在此基础上,网络视听课程深度融入该实验室,课程当中的作业必须基于该平台进行创作和发布。一个团队基于一个项目进行节目制作,达不到发布要求的作业,将在课程教师和合作媒体编辑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修改。
这种课程与实战紧密结合的途径解决了以前学生作业与市场脱节的毛病,将之前的验证性实验变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学生能知道实际发布和播出的具体要求,自己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由准传媒人变为传媒人。
这种以合作实验室为基地,教师和合作媒体双带头,以项目制为流程,学生为主体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产学研新平台,实现了节目内容生产的新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三)探索企业新技术培训模式
网络视听技术发展较快,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学校在设备采购上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同步更新,但是合作企业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企业对新设备非常敏感,总是第一时间应用到制作中。有了新设备还要用起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生进行了无人机拍摄、新款稳定器、虚拟现实拍摄等非常前沿的技术培训。下一步,广州大学计划与具有行业技术认证的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技术能力认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四)搭建课外竞赛培育平台
高校影视制作类学科有非常重要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大赛等。校企合作可以以项目制为基础搭建课外竞赛培育平台,开拓“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渠道。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编辑包装,都有合作媒体全程参与,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学”等方式,打通理论和实践的连通环节,通过获奖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学科建设。
(五)共同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传统网络视听课程的考核多为单任务的、以任课教师为主导的考察作业,目标较为粗放,聚焦不清晰,学生也多有应付之意。校企合作应建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让企业深度介入,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以市场标准为主,如用网站上的阅览量、评价量、收藏量、获奖层级等参数进行考核。把学生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应付式的考核转变为开放的、主动的、创新型的考核机制,不再让任课教师主导,而是让教师、合作媒体、在线用户等多方进行评定。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六)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提高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非常重要。高校专业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况且网络视听技术日新月异,任课教师难免落后于市场专业环境。在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专业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这对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会不断壮大。
三、单门课程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题
尽管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但在融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校企合作双方权责要明晰。不能认为由企业一味付出,学校坐享其成,更不能认为学生的所有技能培养都应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而忽略了学校本身课程的作用,顾此失彼。合作中权责要尽量对等,收益和责任在合作前就要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合作顺利进行。
其次,设备维护工作对合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校企联合实验室要将资源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必须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模式[4]。
随着学生大量和高频的使用合作实验室进行作品创作,设备的完好率急速下降,设备更新有时也很难跟上,会给合作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校企合作一定要落实到一门门课程中,这样合作才能落地,真正发挥作用。千万不要只注重表面功夫,牌子一挂就无下文,或者只落实到共建实习基地等宏观层面,这样效果很可能不好。
四、结语
把视野面向公共艺术教育,着力影视美育,深化基于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在网络视听课程中的深度融合,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途径,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小情.新闻传播类人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报业(下),2015(4):92-93.
[2]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 曹霞,谢阳.校企合作下的“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创新模式与实践[J].机电技术,2009(8):108-110.
[4] 方二喜,陈虞苏,金慧敏.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58-160.
作者简介:张化东(1981—),男,山东鱼台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编导及新媒体节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