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20-09-10徐翠兰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问题

徐翠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是否有效成为教师所热议的话题。在这一新形势下,教师不能再以传授基础知识当成唯一的教学工作,而需要重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双向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便以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问题;生活

初中是学生建立物理观念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并重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定义为教师教的过程,并且只重视学生是否掌握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而忽视学生是否内化并吸收物理知识,这样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未得到明显增强。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展开分析,并以此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呈现出高效的态势。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而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驱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具体的情境,这样既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冲击,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还能够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以“认识分子”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图片,如:水滴石穿、花园,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样的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笔者揭示教学主题,便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完成“认识分子”等相关知识体系的积极构建。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积极展开,不仅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使得每个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探究行为。

二、设置探究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以学生的学为主。因此,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积极设置探究问题,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探究行为,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以“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笔者首先展示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并设置疑问,即:如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猜想。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组织他们交流讨论,并鼓励他们猜想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笔者出示小的疑问点,如: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如何判断谁快?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输赢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此之后,使他们初步得出“观众看谁在前面,裁判员看用的时间”等结论。与此同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真正了解了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这一方法。可见,通过探究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三、重视实验操作,完善认知结构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重要过程。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而言,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多种认知体验,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想象等多种认知,使他们的认知得到同時参与,以此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以“认识浮力”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并使他们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笔者首先演示“木块从水中浮起”的实验,使学生对浮力产生初步的认识。紧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即: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此之后,笔者出示“比较金属块在空气中和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一主题,让学生首先猜想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然后让他们设计实验方法步骤,最后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操作工具来进行操作活动,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进而初步总结、归纳出浮力的概念。可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到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还使得他们的多种认知得到了同时参与,从而使得他们的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四、联系实际生活,增加认知体验

物理知识来自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较为基础,并且与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作用到实际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置于生活化背景下,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而潜移默化地强化他们的应用意识。

以“认识压强”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压强的概念,并使他们能运用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公式进行简单运算,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问题,即:人穿鞋直接走在雪地里,会留下深深的脚印,而穿上滑雪板却能滑下而不会陷在雪中,为什么相同的力作用效果却不同呢?由于学生对这一生活现象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一生活现象所蕴含的原理却没有建立清晰的认知,于是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压力”这一教学主题。此外,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笔者再次结合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如:大型载重车安装了许多车轮,就不致于压坏路面,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到底与哪些因素相关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猜想,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从而通过科学化的实验操作,使得每个学生都深刻体会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压力大小”相关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是否有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构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以学生多种认知体验为目标,重视实验操作活动的展开,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物理活动经验,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以此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99-99.

[2]王亭.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2):86-86.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兴趣问题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