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的应用
2020-09-10赖彩霞
赖彩霞
摘要:概念学习是数学知识的前提与基础,要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确保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进行探索、理解和记忆,才能真正理解概念,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其中概念性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数学。但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形势不容乐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概念知识的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这也直接导致后续难度增大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关系分析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当前教学课堂上教师借用问题用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效教学手段,指的是将数学内容设计成为具体的问题,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在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下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学习知识。而在问题驱动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情境的创设为基础,即在个体想做某件事的基础上即刻采取行动,此外在设置的至少三个问题中,要求必须给定问题信息、目标和障碍[1]。
小学生正处于系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数学基础水平偏低,知识系统较浅,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新接触的数学概念理解还无法调动所学知识和主观能动性加以消化,而一旦没能学习概念内容,又直接影响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将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感兴趣、有探索欲望且有生活情境点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从问题的提出、思考、解答中逐渐探究数学知识概念的本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理解记忆的认知过程[2]。
二、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问题来源阶段的教学策略
1.1数学概念本源性问题的驱动策略
在数学概念问题来源的角度来看,本源性问题是最能反映数学知识概念中原始性、本质性的观念问题,这要求教师对概念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比如在“几何概念”中“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整体图形中内部多画一个圆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产生分歧,这就是因为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不深入,没能把握数学概念本质而引发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对于类似概念的接触最早为“平均分”,也就是每个人分到的一样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自主提取“每个人”、“分到一样多”等关键信息,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驱动性的思想,从数学概念本源问题实施概念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取生活情境,如小红、小明、小月分15块饼干,其中小红分到6块,小明分到4块,再进入到下一个问题情境,直到可以提取“每个人需分到一样多”的平均概念当中。通过层层设计学生就能感受到关于这样的概念无论怎样分,都要确保每份一样,于是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在本源性特征的对比下,教师再将“轴对称图形”中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指出来,便于学生区分和理解记忆。
1.2构建多样化问题交流方式
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保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环境下形成交流互动的教与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概念。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但常常有言不达意,抓不住重点的问题,学生需要表达过程的锻炼,强化交流方式,提高多样性,才能避免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出现单向交流的问题,学生从概念知识学习中获取的信息量才能更大[3]。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关于数学内容的表达。比如加法是小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运算概念,在认识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探讨有关游乐场坐车的情境,如加一节车厢多两个人等,逐渐累积加人的过程,实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次是互动交流,这是为了预防学习过程单向互动问题的出现,学生只有主动求学,才能激发灵感,提高创造力,解决概念性知识难题。比如课堂上教师提出“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问题时,就可以同时给学生展示PPT,妈妈给小明准备5盘苹果,每盘3个,小明的姑姑来家里做客也带来3盘苹果,每盘3个,求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锻炼学生分布计算和综合计算的能力,再找准时机导出“8是怎么来的?”“如果姑姑没有带盘子来,那么应该怎么装才平均?”这样就很好地引出了“每份数一样时可以把份数相加”等概念结合技巧性结论。
(二)问题设计阶段的教学策略
1.1创设问题情境
概念引入教学的关键在于创建抽象概念和感性概念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导入问题情境,不但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完整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学习知识点,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概念性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正确认知概念的来源,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将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导入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与家长去超市买东西,各种活动价商品琳琅满目,这时学生发现每一样活动物品上都有一张写了数字的小卡片,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会给一个小字条的小票,学生能够认识这些数字对应的都是什么信息吗?这时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指引下进入购物情境当中,在教师提供的某次购物清单上认识小票的信息,随后引入要学习的总价、单价、数量等概念,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概念教学。
1.2结合小游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趣味性游戏较有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应积极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与趣味游戏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按照学习需求进行情节的创设,将学生的认知欲望推进到游戏问题情境里,推动故事发展,完成教学。比如教学“周期”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应明确学生学习周期时要有“日常生活现象都有一定规律依次重复出现”的意识,于是引入一种男女生快速记忆的PK赛,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快件快闪一行数字,再快闪第二行数字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瞬间记忆,并要求男生记数标为蓝色,女生记数标为红色,在第一次数字中,男生为1625,女生为1234,第二次数字中男生的延伸至162536496481,女生为123412341234,这时往往有学生提出疑问,即发现了两组数据的不同,在难度上表现出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态势。教师再借由女生在比赛中记数能力较强,得分较高的结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原因,于是引出周期的概念。这样的问题驱动方式在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的前提下,更深刻地了解关于周期性的概念,教师再让学生反思生活中常见的与周期有关的事物,进一步深化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年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给教师造成了不少困扰,这与数学概念学习枯燥性有关。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促进数学概念化有效教学的方式。问题驱动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以及数学知识点,教师应善于利用趣味性问题的驱动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激发,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自主性强的学习状态下主动接近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化对概念知识的认知,最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葉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新思路初探[J].求知导刊,2016,2(11)
[2]刘锦荣.基于生活整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9(12)
[3]张梦欣.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2020,8(19)
课题项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2019C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