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任务的深度融合

2020-09-10王在易朱政辉马义

关键词:深度融合三全育人双一流

王在易 朱政辉 马义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对于提升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水平,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暨南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水平及政治站位,初步探索“双一流”大学的“三全育人”有效路径,激发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积极性,强化师德建设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以期建立高校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从而推动“三全育人”的落地生根和立德树人的开花结果。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教师党建;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出了“九个坚持”,其中明确要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为此,教育部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以及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深化高校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的极端重要性。

高校党的建设、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保障和根本任务。党员教师是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主体,教师党建是高校党建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水平的关键标尺[2],因此,提高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政治站位,推动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高校党建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师德问题,以党员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识为切入点,通过调研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水平及立德树人政治站位等综合特征,进一步凝练高校教师党建立德树人效能目标,探索“双一流”大学的“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加快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随意发表对国家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言论[3],甚至将错误的思想观念带入课堂、带入科研、带给学生[4],造成周运中发表反华言论这一类网络事件频繁发生。极少数高校党员教师师德败坏,失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难以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反而给高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5],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四唯”现象,造成部分教师只对职称评定等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表现关切,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缺位,既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理特征,也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5],造成“洁洁良”等事件的发生。上述这些舆情事件和师德问题,不仅发生在普通大中专院校,还出现在某些“双一流”大学,不仅反映了高校严重的立德树人状况,也凸显出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之间亟待建立深度融合机制。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师党建的研究,主要分布在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高校党建工作创新途径、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而对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融合的基础和条件、深度融合机制等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本研究基于“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师德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等科学方法,开展了对高校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以“双一流”大学:暨南大学为例,调查了306名高校党员教师。其中,男性占50.98%,女性占49.02%。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大专及其他分别占46.07%、49.02%、3.92%、0.98%。调查对象的党龄分别及比例分别为:1-5年(25.49%),6-10年(34.31%),11-20年(32.35%),21-30年(6.86%),31年及以上(0.98%)。调查对象所属部门分布比例为:党群组织(5.88%)、行政职能部门(23.53%)、教学科研部门(56.86%)、辅助服务部门(13.7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设置了3大区块、共28个调查题,并自编了《高校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综合评估量表》。各区块调查题分布及内在一致性信度为:调查对象的立德树人意识水平(8题,α=0.806);调查对象关于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14题,α=0.775);征求调查对象的对策及建议(6题,α=0.689)。此外,还调查了相关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党龄、教育程度、所属部门等。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数据,运用SPSS2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水平、对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态度、对策及建议等方面进行差异检验、描述性统计和组间多重比较。下文M表示平均值,SD表示标准差,t表示检验值,p表示显著水平。

1.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水平综合分析

以分值3(即中立值,代表“一般”)为检验值,对调查对象的立德树人意识水平进行t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除“对课堂教学讲无关话题的认识”(p=0.202>0.05)外,调查对象的立德树人意识水平整体上都显著高于3的水平(p<0.001)。

结果显示,尽管调查对象对于“在课堂上讲无关话题”有着各自不同的回答,但大多数调查对象对立德树人的认识仍然非常客观、积极。对于科研和教学,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对职称和育人、育人和兼职赚外快,更多的调查对象倾向于认为育人比職称重要,几乎没有人选择兼职赚外快。此外,对于被研究生称呼“老板”以及对某大学教授性骚扰女生,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能够作出正面积极的回答,并就有关事件表达强烈的反对态度。由此可见,高校党员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显著高于一般水平,且立德树人意识整体处于较上水平。

2.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分别以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党龄和所属单位为自变量,以立德树人的各项认识反映的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立德树人意识的差异显著,博士、硕士和大学本科学历党员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水平(分别为4.43±1.137、4.10±0.931、3.50.0±1.732)显著高于大专及其他学历党员教师(2.00±0.000),F=2.851,p=0.041<0.05。党龄为21-30年、31年及以上的党员教师对于带头摆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畸形的“老板与员工”关系的意识(均为5.00±0.000),显著强于党龄为6-10年、11-20年的黨员教师(分别为4.49±0.658、4.39±0.827),F=2.849,p=0.028<0.05。由此可见,教育程度、党龄长短都会对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造成比较明显的差异:教育程度越高,党员教师对立德树人问题的整体认识越理性;党员教师党龄越长,其整体的立德树人意识也会强于党龄短的党员教师。

除此之外,教学科研部门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党员教师对于“立德”是“立师德”,还是“立学德”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p=0.029<0.05):教学部门的党员教师倾向于认为“立德”是“立师德”,即培养教师之德,通过教师道德的示范与引领来达到“树人”的目的;行政职能部门的党员教师倾向于认为“立德”是“立学德”,即树立学生之德,通过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来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而对于“树人”是“树什么人”,几乎所有的部门有着基本的共识:为党和国家树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校党员教师对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态度的分析

以分值3(即中立值)为检验值,对调查对象关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态度进行t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除“对于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表现方面优于非党员教师”(p=0.569>0.05)外,高校党员教师关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态度整体上都极显著高于3的水平(p<0.001)。同时,对不同部门的调查对象关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态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多重比较(LSD法和SNK法),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党群、行政及教科等三部门对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态度(分别为5.00±0.000、4.75±0.532、4.79.0±0.554)显著好于辅助服务部门(4.36.0±0.633)(p<0.05);党群组织对于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呼声极显著高于辅助服务部门(p<0.01)。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党员教师都认同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党群组织、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的呼声最高,因此,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具有坚实的建设基础,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正逢其时。

4.高校党员教师对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对策分析

大多数调查对象赞成建立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工作机制(结果见图1)。75%以上的调查对象(结果见图2)提出:将“立德树人”纳入教师党支部的民主评议(81.37%)、开展“教师党建”学术交流、“立德树人”专题教育实践活动(76.47%)、将“立德树人”纳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75.49%),以及开展“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年度评选活动,以优秀党员教师典型来引领师德师风建设(75.49%)。对于工作机制创新,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一是增加“立德树人”在党员民主评议和党支部理论学习中的份量,二是开展“教师党建”学术交流活动、“立德树人”党建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开展“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年度评选活动。

对于强化立德树人效能目标,加强教师支部建设,75%以上的调查对象(结果见图3)认为支部在日常的党员教育中,要努力引导党员教师做到:坚守学术道德,以敬业奉献的态度和职业操守,影响学生、感化学生(89.22%);树立新媒体思维,转变立德树人工作方式,营造立德树人“学习之风”(78.43%);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准则条例,以党性强师德(78.43%)。85%以上的调查对象(结果见图4)提出:党员教师以身作则、敬业爱生,积极立德、修德,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92.16%);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89.22%)。结果显示,树立新媒体思维,转变工作方式,强化支部党员的立德树人效能目标,以及广大党员教师敬业爱生,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将有助于教师党支部“打通”立德树人工作“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核心作用。

此外,部分调查对象还提出:要将导师“立德树人”与学生“修身求学”融合起来,建立与学生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将“三全教育”与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在人才引进、评优评聘、科研申报等各项工作中,强化师德考核和民主评议,一经发现问题,即“一票否决”;成立师德委员会,强化党委对师德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员群众监督,对党员教师实行更严格的师德考核。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高校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党建育人。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高校党员教师积极支持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具有坚实的党群基础和建设条件。建立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需要高校党委在制度设计、机制保障上统筹资源,打通教师党建、师德师风建设之间的工作环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师党建、用教师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推动高校党的建设由思想理论教育向“三全育人”转变,实现党建育人、立德树人。

为此,高校党委要善于研究规律、尊重规律,自上而下建设深度融合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邀请非党员教师、立德树人先进典型参加“三会一课”、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强化党员教师立德树人观念,感染非党员教师;组织制定党支部“立德树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编写党员“立德树人”学习资料、遴选立德树人优秀读本,为党支部、党员学德、修德、立德提供知识涵养;重视党员德育,对立德树人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教师予以表彰,激发出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党支部要善于发扬党支部的优良传统,将立德树人作为党员教师日常教育的“必修课”,使之成为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开展立德树人参观学习活动,结合红色教育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教师、非党员教师齐头并进、争相立德,将立德树人教育观扎根于每位高校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心田。

(二)提升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政治站位,发挥模范作用。

研究表明,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显著高于一般水平,且党龄越长的党员教师,其立德树人意识越强;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站位高于非党员教师。加快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提升党员教师的立德树人政治站位,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党员教师的立德树人政治站位,首先要加强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关于立德树人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和党的建设的理论,使立德树人观念入心入脑、政治站位坚如磐石。其次,要引导党员教师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立德树人修养,以党性“立”师德,以身作则、敬业爱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并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开启学生的德行之门。再次,党员教师要坚守学术道德和师德风范,以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感染身边的非党员教师,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准则条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强化教师党支部立德树人效能目标,打通最后一里。

研究显示,不同部门的党员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识存在分歧,但无论是认为“立德”是“立师德”,还是认为“立德”是“立学德”,几乎所有党员教师一致认同“立德”的目的在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立德树人效能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立德树人效能目标,教师党支部应主动作为,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以产学研实践平台为载体,发挥党支部在立德树人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教师党支部要树立新媒体思维,建立和完善以立德树人为主要内容的“五微”党建工作平台,在价值导向上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主题,以真实感人的立德树人视频,增强教育方式的感召性和渗透性。其次,支部书记要勇于摒弃那种说教式、会议式、照本宣科等陈旧观念,主动“织网”、“用网”,运用“学习强国”等媒介丰富支部立德树人工作的内涵,并研判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新情况、新问题,积累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含金量”。再次,探索产学研教各个环节内在特点和优势的教师党建工作新方法、新模式,借助国家级或省部级工程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教平台,发挥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的引领和服务功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教育新路径,构建和不断完善特色鲜明、以产学研实践平台等为载体的立体化高校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新机制。

(四)构建高校各职能部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格局,开出师德之花。

研究表明,高校党员教师对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呼声很高,其中党群组织为最高,显著高于辅助服务部门。“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党群组织、教学科研部门、行政职能部门以及辅助服务部门“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打造立德树人、桃李芬芳的美丽校园。

高校党委需要树立“高校党组织一盘棋、各部门全参与”的工作思维,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工作的主导权,立足学校实际,培育“三全育人”环境氛围。对党群组织的党员参与立德树人工作的积极性,要大力鼓励、倡导并加以充分利用,使之感染感化其他部门的党员教师,在全校树立起党员教师人人都有立德树人的义务和责任,各个部门都赋予立德树人的功能。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修养、“教师党建”学术交流、“践行师德,铸就师魂”教育实践等活动,激发党群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党员教师的党建育人功能、教学科研部门的教书育人功能,以及辅助服务部门的环境育人功能,协同实现“三全育人”。同时,切实发挥好“三会一课”作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师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之中,融入到党员教师的血液中,渗透到各部门的工作中,牢固建立党员教师紧密联系群众、关爱学生的全方位立德树人网络,实现立德树人工作在各个部门全面开花,师德芳菲、香满校园。

(五)加强师德建设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结出丰硕成果。

立德树人,着力就是要树人[6]。高校党委要围绕“树人”这一目标,加快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加强全员师德“一票否决”制的保障实施,增强党员教师优秀师德的示范引领。首先,在高校日常的师德师风建设中,高校要加强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对《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宣传学习力度,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学习师德、践行师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严格落实执行《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高校教师进行全员考核、全程考核,并纳入职称(职务)评聘、人才推荐等所有方面的考察评估,凡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第三,要将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纳入师德师风考核中,对党员教师实施比非党员教师更严格的立德树人考核评估体系,发挥党内监督,强化群众和舆论监督,对党员教师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师德考核,一经发现师德问题即“一票否决”,并记录在教师师德档案,实现零容忍、全覆盖。以“树人”为着力点,以制度切实保障实施,全面推进教师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推动立德树人结出丰硕成果。

四、小结

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7]从国内形势来看,“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价值内涵,高校亟需建立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加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开放的大門只会越打越开,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国家经济增长与意识形态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校党的建设和立德树人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以德治国的要求,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以深度融合方式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形成高校各职能部门“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通过制度设计、机制保障、资源整合,形成教师党建和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推动“三全育人”的落地生根和立德树人的开花结果,从而推进我国“双一流”大学内涵式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2]葛仁霞,王艺.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6):46-49.

[3]杨兴林.关于高校立德树人问题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118-127.

[4]王弘,张宁,王勇智等.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论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7,19(1):86-89.

[5]朱仁宝.关于高校教师党建育人与学科育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2):97-99.

[6]高文兵.坚守创新文化定力坚定伟大复兴梦想:关于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动力转换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13-16.

[7]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8-12.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三全育人双一流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