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潮剧传承的守正与创新

2020-09-10陈德玺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潮剧乡土文化发展路径

陈德玺

摘  要:作为潮汕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在国家软实力作用日渐突出的时代,提升区域文化实力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研究表明,当前“潮剧”的发展存在资源整合度低、营销方式粗放、剧目内容守旧、人才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下,潮剧的永续发展要实现由“小农意识”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强国意识”转换,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对接素质教育、创新内容形式与升级文化产业。

关键词:潮剧;乡土文化;文化自信;发展路径

一、研究缘起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高扬文化自信的风帆,号召进行“伟大斗争”。十九大报告涉及“文化”的提法高达70余次,谈到传统文化、批判腐朽文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涉及文化产业等。这充分说明,关于文化发展的问题已然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1]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是前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凝练而成的一套生活方式。因此,它在实现文化价值同构的同时,并不是以形而上学的“大屋顶”对其他文化形态进行压制。按照赫拉利的说法,中华文化只不过是一群体的“虚构”[2],但中国人却将这种叙事能力夯进了朴实的生活中,因之中华文化是具体的和感性的。这就是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日常心理、平常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自觉,而世人所看到的文学、绘画、戏曲、歌舞等文化样式,是地域性人们的生活的艺术性展开。

可见,文化从来都不是虚拟的或抽象的在中华文化语境中,中华民族作为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具有敦重笃实的本性,而民族文化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实践基础上从而衍生出具有差异性的地域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这种土味和情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3]潮剧作为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历史上曾经是潮人寄托情感、团结群众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现代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潮剧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二、潮剧的学界研究与访谈述要

(一)潮剧的学术研究

关于潮剧的研究,近年来成效显著,但总体上比较分散,系统性研究不多。总的来看,研究潮剧的守正和创新,首先要理清当前学界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的态度。有观点认为“新时代的民族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种独特性是中华文明赋予的。”[4]中国梦的提出和中国道路的建构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有观点认为“文化是国家的生命线。中国文化的崛起再也不能紧紧跟随西方文化走,也不可能无根无源地‘开新’,只能守正创新。这种守正创新一方面建立在对中国经典精神的重释上,也建立在对当代人生价值的重新整合上。”[5]而“在全球化語境中‘艺术原创力’的提出意味着,坚持在全方位传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并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加以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于并超越前人的艺术观念、艺术形态、艺术创作技法、艺术传播方式[6],就是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7]。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知识体系的构架方式在全球即将失效,这对于四大文明中唯一尚存的中华文明而言,丧失了文化的记忆所导致的身份认同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重大的文化紊乱和文化内在焦虑将是前所未有的。”[8]中国当代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文化断裂和断层,因此“大文化眼光”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中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视野下,关于潮剧的发展研究越来越突出本土性与地域性。有观点认为,寻味潮剧,大概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潮调金华女》是潮州地方戏业已形成的最有力证据”[9]。“潮味既然是我们潮剧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不能抛开“潮味”。首先,失去了“潮味”的潮剧,就失去了未来的生存价值;其次,失去“潮味”的潮剧,将失去潮人观众”,“潮剧是一种地方剧种,它的观众还是以潮汕人为主,不管怎样改革,只能在保留‘潮味’这个基础上去改革以顺应观众的审美变化、满足潮人的审美需要,潮剧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10]。也有专家直接指认了这种“味道”的实现载体,认为“从剧目、剧本方面加强保护与传承,《辩本》《闹钗》等多种剧目都是经典,另外也还有一些后来新编的历史剧目,如《文天祥》《目莲救母》《杨子良讨亲》等。还有一些经过整理后有所改编的一些剧目。”“这些剧目都是在传承与保护之列的,应当将这些剧目通过更好的方式去传承进行传播,让世人都能够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当将更多人们还不清楚的剧目,通过组织活动或者其他方式让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还指出对“潮丑”的保护势在必行,要求对传承人进行保护、成立传承保护机构[11]。目前,在潮汕一代依旧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曲目还有《琵琶记》《荔镜记》《告亲夫》《苏六娘》等,“潮剧保留下来并受到观众认可的剧目主要是传统剧目,几乎没有现代题材的剧目”。[12]换言之,潮剧的衰落与潮剧文化艺人的守旧态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学者则从保护潮剧独特脸谱文化入手,认为“相对于川剧或者京剧脸谱传承与发展的盛况,潮剧脸谱艺术知名度较低,并逐渐走向没落。但是潮剧脸谱艺术作为中国脸谱艺术的重要组成,有着极大的收藏以及传承价值。”“对潮剧脸谱艺术进行深层次的创新,包括题材上的创新、舞台上的创新、平台上的创新、多元化创新等,才能实现对潮剧脸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13]虽然这些观点和主张有可取之处,但继承与创新应该是全要素的继承与创新,而不是碎片化的、机械式的。

也有文章指出,对于潮剧的保护,汕头市可圈可点,潮乐社民间艺术团体发挥了积极作用。汕头市2015年就成立了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2016年出台了《汕头市文广新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又引发了《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这套制度建设的作用力延伸到区县一级,成果也很明显。[14]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潮汕的文化意识再次被激活,大规模启动了很多标志性文化工程,其中以潮州为代表。潮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潮州文化繁荣发展的意见》,“在2025年之前建成100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力争5年内培育形成50家具有品牌优势、创新优势、规模优势的骨干文创企业;2020年至2025年连续5年,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用于文化惠民,发挥其对文化消费的精准支持和激励引导作用。”[15]落实到“打造文化精品之城”之上,助推文化强市。

(二)潮人的主观感知

1.潮剧爱好者:兴趣浓厚、传承困难

在老一辈这一代人中,观看潮剧是他们的消遣娱乐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潮剧随之日渐衰退,新奇的娱乐方式的崛起挤压了潮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根据对潮剧爱好者的访谈资料整理,当前潮剧的发展存在剧目内容更新慢、推广方式创新低的问题。

2.潮剧团主任:生存有压力、创新担风险

潮州潮剧团的主任认为,当下潮剧发展面临人才瓶颈,为培养好接班人,潮州建立了专门的潮剧人才学校,每年潮剧团从后备梯队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充实剧团,但潮剧发展的实质问题并不仅仅是人才资源枯竭,更在于戏剧剧目创作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因为对于潮剧的改编与创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凝结几代人的不懈付出。而对于创新方面,该负责人坦言,创新是趋势、是常态,但却并非必要。他认为,潮剧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一味追求新意就会改变了它的根本,潮剧就丢失了特色;此外,创作一部完整的潮剧剧本,时间耗费少则十余年,多则数十年,而且需要主演不停的揣摩人物角色和情境融入。演好一个剧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演员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以及舞台上各个角色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只强调创新而改变剧本的创新行为基本上是不可取。

3.政府工作人员:形势严峻、前途光明

根据对潮州乡镇公务员的访谈,他们认为潮剧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以来,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戏剧生存的实体空间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潮剧发展虽有困难,但也不至于走向消亡。一方面是潮剧在潮汕人思想深处占有崇高地位,潮汕人的潮剧情怀仍在;另一方面,潮剧作为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享誉海内外,作为潮人来讲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呈现。虽然很多青年人并不热衷于潮剧这种传统文化,但是近些年来,年青一代也不乏潮剧痴迷者,“潮粉”群体依旧有一定规模。而且随着文化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潮剧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文化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立足于当下的生活场景”[16],通过批判与重建,实施系列文化活动,改善潮汕文化形象,重振文化自信心。

三、潮剧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守正”与“创新”的要义如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亦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须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才能把握。潮剧所坚守的是千古传承的文脉传统、符合中道的文化价值、针砭时弊的义利观和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心理。在新时代下,潮剧的创新则要关注如何使之富有时代气息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现存问题及成因

1.缺少联动机制,资源整合度低

“潮剧”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核心区域为潮州、汕頭和揭阳。作为地方戏曲,潮剧具有厚重的地域性,在潮汕地区具有极大影响力,甚至在东南亚以及潮人所及之处均能看到潮剧的身影。但囿于核心区域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彼此之间只有横向的交流而无纵向通导力,潮剧的戏曲资源被人为地分割,无法得到有效整合,由此产生文化竞争力分散、品牌实力弱化、核心利益固化等问题。进而言之,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实质上反映出文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缺位。事实上,潮、汕、揭三地可以通过建立政府间联席会议制度来诊断潮剧的发展症结,各个潮剧团之间可以组建潮剧联盟,实现人、财、物的高度融合和优势互补。因此,要实现潮剧的发展就要勇于解放思想,打破现有行政的、自然的以及文化种种束缚,牢固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也是购买力和文化也是战斗力的观念,深化政府间、剧团间以及相关组织的改革,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文化战略。

2.缺少资金支持,营销方式粗放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潮剧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费不足。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潮剧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的财政补贴、戏剧演出费用以及少量的社会捐赠,远远不能维持剧团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代下,文化传承的思路亟需实现新突破,多方融资、走企业化道路是唯一选择。此外,在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方面,需要广泛采用新媒体和自媒体,注重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

3.地区间文化隔离,潮剧间自我隔离

在岭南语系中,潮汕话是最难习得和领会的语种。这一方面说明潮汕话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另一方面则显示出其内生缺陷,即过于地域化和封闭化。这使得潮剧难以与其他剧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阻断了上一代与新生代之间文化情感的传递。因此,基于语言沟通困难,非潮汕人对于潮剧的了解程度很低,以潮汕话为基础去推广潮剧到非潮汕地区就失去现实基础。这种基于沟通障碍的效应也体现在潮剧剧目的设计当中。潮剧剧目老旧,吸引力降低,新生代与之发生文化断层,潮剧观众老龄化情况严重。

4.传承方式滞后,人才资源枯竭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离开了对人的教育和引导,文化就会断裂以致消亡。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脉数千年不衰,其根源就在于高度重视言传身教。但中华文化不学而成、不教而能的传承方式在当下或许其根基正在被现代化的进程所消蚀。究其根源,潮剧生存危机最重要还是来自人才资源枯竭,一方面是创作类的人才与编曲类的人才稀少,另一方面是已有班底人才流失和新生代人才的漠视。

(二)发展应对策略

文化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但不能忽视主导力量的积极引导与资源整合。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潮剧的发展,要实现由自然经济时代的“小农意识”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强国意识”转换,激活文化意识、激发文化创新、激励文化自信。

1.注重人才培养

(1)吸引新人。潮剧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人才需要发现、需要培育。实现潮剧的永续发展,需要吸引大众的兴趣,尤其要吸引一批青少年粉丝作为“潮粉”,奠定相当数量级的青少年群众基础,确保潮剧发展不因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而遭受致命冲击。

(2)培育骨干。在潮剧人才梯队中,中青年骨干是其实现永续发展的关键,更是其在实践层面扩容提质增效的中坚力量。要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厚植青年成长基础,拓宽发展渠道。

(3)塑造名师。潮剧作为地方戏剧中的精品,老艺人渐渐逝去,如何“接着唱”是留住这份乡愁必须直面的课题。因此,发扬师傅+学徒模式的优势以及建设多方主体支持的“名师工作室”潮剧人才培育工程显得尤为紧迫。

2.加大宣传力度

(1)传统媒体宣传。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通过开辟专栏、设置专题、人物专访等途径进行宣传报道,实现宣传资料在空间的全覆盖,达到最大宣传效果。

(2)新媒体宣传。潮剧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设計互动式APP进行宣传和推介。可以拍摄潮剧宣传影片、制造海报,综合线上线下途径进行宣传,让潮剧更为人知;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邀请一些资深的潮剧艺术家为传统潮剧文化代言,提高潮剧的知名度。

(3)强化学术研究。潮剧发展还需建立在厚实、严谨、广泛和深入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可利用社科联、社科院、戏剧学校、高等院校的学术科研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整理潮剧的历史资料、挖掘潮剧文化精神、时代价值与伦理意蕴,形成稳定持久的潮剧学术研究群体和学术效应,扩大潮剧的学术话语权;同时还可加强与境内外潮人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域内外、国内外之间的学术资源。

3.对接素质教育

(1)学前至小学。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绵延中,其传承方式往往是非课题化的,而是生活化的、经验式的,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也采取这种方式,所谓“父慈子孝”“率先垂范”“不言之教”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中华文化传承的内在机理。所以,注重教育在中华文化背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下,潮剧的传承无疑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小学阶段的习得训练,可以利用开设兴趣班、送潮剧进校园等形式,充分利用少儿这个学习黄金期。

(2)初中至高中。青春期阶段是青少年学习能力最强盛的时期,将对潮剧的学习引入初高中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夯实潮剧的群众基础和赢得未来的发展机遇。青年是民族国家的未来,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潮汕青少年在文化传承责任方面当仁不让。但离开正规化的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文化意识的培养就会悬停于民间的无意识状态,而强国文化基因意识植入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工程。因此,选拔具有潮剧爱好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练习一些简单化的潮剧剧情,也可开办潮剧知识竞赛,寓学于乐。

(3)大学至社区。青年大学生是民族富强的脊梁,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争夺对象。必须指出,一段时期以来甚嚣尘上的“乱港事件”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启迪,即意识形态安全是不能忽视的斗争,青年是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群体。潮剧剧目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素材,也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案例。潮剧发展所缺少的是对这些素材的时代转换和内涵挖掘及其重塑。因此,必须充分发掘潮汕剧目的当代价值,使其进入大学校园与社区,提高潮剧的影响力。

4.创新内容形式

(1)与时俱进挖掘素材。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17]。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事”,新时代同样有新时代的“事”,因此文艺工作者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推陈出新,充分挖掘百姓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风貌的人和事,并加以艺术升华,成为潮汕百姓心中的正能量。

(2)丰富新旧素材形式。艺术诞生于时代,是时代的产儿,但在历史进程中,总会伴有旧文化的消逝和新文化的崛起。这就需要潮剧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8]。中国也素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19]的批判精神,所以潮剧人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锐意创新的状态,不断赋予旧素材以新内涵、不断打造出旧素材的新样式、不断整理新素材、不断借鉴新形式。总之,文化发展“创新”才是其实现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注重供给侧改革。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系统概括了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矛盾系统,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矛盾,也包括了文化方面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就是着力于“供给侧改革”。当前,人民的文化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依靠过去的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需要。所以,要从供给的主体、供给的产品、供给的方式、供给的成效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从而激发潮剧文化市场活力和“彻底”“掌握群众”[20]。

5.发展文化产业

(1)升级文化产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化发展必须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要研究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因而需要将潮剧的发展看作是一项“产业”即“文化工业”[21],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优化潮剧文化产业布局,提高潮剧文创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水平,加强潮剧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形成潮剧文化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营销模式。

(2)管理文化市场。潮剧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化升级,急需自身的自我提高,也有赖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强有力监管,优化潮剧文化产业生存空间。要在打击盗版、涉黄赌毒、宗教伪装和挑战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加强文化市场治理力度,建立法制文化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地域沟通。潮剧在中华地域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川剧、豫剧、越剧等形成东西南北势均力敌的态势。在广东省范围内,潮剧与粤剧、客家戏并存。这些剧种相对独立,联动有限,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较为匮乏。因此,在大流通时代,文化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真正形成反映新时代不同地域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向心力,筑牢中华文化的民族基础,助力文化强国。

四、小结

文化,本质上是一定的人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充分反映特定群体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行为方式及其审美价值等。文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成果,因而文化一定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是文化的典型特征。因此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掘,是新时代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既是重塑民族精神殿堂的实践,又是通达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时代,潮剧不应该固守一隅,而应该主动担当时代责任,勇于变革,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质,成为拱卫中华文化的重要脊梁和助推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1-03)[2019-12-18].http://zgbx.people.com.cn/n1/2018/0103/c347501-29742893.html.

[2][21](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6,107.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

[4]李涛.理解新时代深刻内涵的五个维度[J].学习论坛,2019(7):13-19.

[5]王岳川.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访谈录(之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119-126.

[6][8]王岳川.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访谈录(之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68-75,40-46.

[7]张浩.思想纵横: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EB/OL].(2019-03-12)[2019-12-1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12/c40531-30970810.htm.

[9]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6.

[10]陈伟强.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J].戏剧之家,2017(19):51.

[11]陈子洋.潮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具体性及实效性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6-57.

[12]丘惠翠.潮汕戏剧文化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3-154.

[13]吴昆.现代设计理念下潮剧脸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8(22):129-131.

[14]庄庆生.关于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思考[J].潮商,2017(3):62-66.

[15]广东省人民政府.潮州市出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30条打造文化强市、潮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EB/OL].(2019-09-03)[2019-12-18].http://www.gd.gov.cn/gdywdt/ydylygd/content/post_2594281.html.

[16]陈晓东,适庐.潮汕文化精神[M].廣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89.

[17]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EB/OL].(2019-04-15)[2019-12-18].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415/c64094-31030863.html.

[1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2019-12-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2.htm.

[19]四书五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59.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责任编辑  韩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潮剧乡土文化发展路径
非遗项目
南国奇葩——潮剧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