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教材作业低利用率之由

2020-09-10薛莹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

摘 要:教材的作业系统包括课文和单元作业,作业的类型、题型及数量,它本应对教学起检测补充、拓展延伸作用,但现实是作业系统未被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利用。从教材作业编制目的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出发,结合教师教学常态和作业布置习惯,对比教辅资料的大规模利用,以此探究教材作业系统利用率较低的缘由。

关键词:语文教材;作业系统;低利用率

语文作业主要是练习,练习是思维和操作的演练场,教材中作业系统以其多类型的练习形式向教师和学生暗示某专题、板块、课时的学习重难点,其目的性、启发性、明确性、量力性的特征使得当前阶段的教学效果能以具体可视化的方式有所呈现。但是,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约而同地忽视甚至无视了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即便我们完全认同教师在教学中拥有选择和整合教材的权利,但由教材编写者精心选编的作业系统大多成为教学中无足轻重的部分,不由令人心生疑惑,缘由何在?

一、工具主义,被边缘的人文作业

苏教版高中语文五本必修教材的作业系统由“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积累与应用”“写作实践”和“口语实践”六种类型构成,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作业系统既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知识维度,又整体涵盖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认知过程维度,整合五本教材的作业系统,我们看到六种类型的作业形式比重各不相同。

“文本研习”多设文本理解、情感把握、写作技法探究等与课文相关的练习,教师在授课中进行习惯性穿插讲解,因此文本研习的使用率最高。其次,师生关注重点关注“积累与应用”中明确的课文背诵和文言文字词,但是,课外资料搜集、学生主题讨论等活动则被弃置不提。“问题探讨”在关涉文本主题、人物、写作技巧等方面自然受教师讲解青睐,但是以学生课外探讨、论述、争辩为形式的练习被摒弃。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以演讲、节目录制、资料查找和朗读为主,85%的老师愿意尝试朗读的活动體验,并试图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然而其他形式则以教学时间不足、担心学生能力缺乏等理由被废弃。至于写作和口语实践,调查中90%的老师自主选择学生的习作材料,仅4.5%的高中老师尝试过一堂完整的口语实践课,教材中作文作业形同虚设。

从教材编写者的初衷来看,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然而教材编写者在作业编制中尝试引入对话、演讲、争辩等形式的练习却被大多数老师忽视,口语交际不在考试考查范围,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应试成绩;“活动体验”受多重资源限制,组织难度大等。教师狭隘的教学观和惰性的教学习惯将范文系统作为教科书的主体,而文言文字词翻译和阅读文方法及技巧的训练又被视为范文系统教学的重头戏,那么应用型、实践类、体验式作业无可奈何地走向边缘化。

二、强化人文,被淡化的高考指向

当前,语文考试是语文学科教育中主要的评价方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下语文学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考试题型与结构又有明确的要求,据此,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本应在为师生拓展文学视野的同时,为师生凸显具备典型性和导向性的考试练习,一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考试动向,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二来为教师教学目标的选定提供标准,然而苏教版教材在有意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下,不自觉得淡化了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致使大批学生在语文课后感觉“一无所获”,实施上,抽象的文学素养并不能代替扎实的语文知识,缺乏识记积累而大谈人文性无异于空中楼阁。

总体来说,作业系统能综合各类体型,无论字词的识记,内容的理解,亦或情感的评价,技法的分析,难易适度,题型多样。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每本教材的题型时,却发现略微的不足之处,以文言文为例:1文言文强调“文”“言”并举,但是字词解析类习题仅出现在必修三;2各册教材的文言题目数量差异较大;3诵读体验偏少,未能强化学生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的意图。

因此,在教材作业系统无法满足师生的考试需求的现实下,教师直接选择现成的与考试标准相匹配的配套练习题也就成为主流。

三、高考指向,多样化的教辅选择

语文不仅等于既定的语文教材,也包括听说读写的活动,单靠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另辟疆场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服务,而眼下这疆场更多地表现教辅练习。语文学科其教辅资料名目之繁多,诸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中学教材全解》、《重难点手册》等,按照教材全册匹配。譬如《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从教材结构和内容出发,细致结合浙江省高考语文考纲,从必修一至必修五统一排版,分“课堂学习案”、“模块复习课”、“同步作文微课堂”和“作业与测评”四部分,其中“课堂学习案”规划了教材的每一单元及单元下的每篇课文,同时每一单元包含“微专题突破系列”,直面考试标准。“作业与测评”既单独成册,又可作为活页试卷,既有针对课时的提升作业,又有专题的质量评估,内容全面而使用便捷。这就导致教师会疏于作业的设计,遑论思虑是否使用和如何利用教材的作业系统。

基于此,苏教版作业系统的人文性、互动性、开放性值得我们赞赏并善加利用,然而教学中教师固有习惯与观念的与时俱进,作业本身与考试标准的断层处理,教辅资料与教材作业系统的关系统筹,亦是如何善加利用作业系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乔晖.语文教科书多样化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70-75.

[4]江海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作业系统的设计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薛莹1991.10,女,汉族,浙江金华,二级教师,硕士学位,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
有效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行文衔接的方法
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