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2020-09-10林满华张瑜李子丰
林满华 张瑜 李子丰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师资培训、学分互认、联合培养以及学科专业建设、联合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校际间国际化办学合作与交流,提出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建设一流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一流医学检验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
中图分类號: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257-03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室数据。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专业服务面向清晰,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水平高,培养质量一流。笔者访问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新西兰的梅西大学,就校际间师资培训、学分互认、联合培养以及学科专业建设、联合科学研究等多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建设国际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国际一流医学检验人才。
一、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比较
(一)澳新3校医学检验专业简况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同属英联邦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有很强互通性,学历在西方世界普遍认可。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医学检验师,主要是在临床诊断实验室从事检验医学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大学及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进行医学实验测试,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方法支持以及实验依据。医学检验师的职责包括通过对血液、体液、排泄物、组织等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确定疾病的本质、诱发原因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测试结果做出解释说明。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医学检验专业学制为4年,最后1年有12周校外实验室实习,格里菲斯大学的学制也为4年,最后1年有超过400小时的实习。颁发理科学士学位需完成学习的课程为: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普通微生物学、普通病理学、人类分子生物学。另外需要修学以下任意两门课程:临床化学、血液学、医学微生物学、输血学 (免疫血液学)、组织病理学或诊断细胞学。澳大利亚的医学检验教学采取小班教学,理论课一般是30-50名学生,实验课则不到20名学生,教师指导很细致[1]。
新西兰梅西大学的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第4年学生将被分配到新西兰全国各地的医疗实验室学习。学士学位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血液学、输血学、免疫学、组织学技术、医学细胞学、人类细胞遗传学等。学科专业学习需要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完成实验分析,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二)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办学简况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经历了30年办学历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高校名牌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办学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医学检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诊疗流程,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人才。学制4年,临床实习1年。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理论课一般是大班上课,100-200多名学生,实验课采取小班上课,20多名学生。
澳大利亚医学检验专业涉及临床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病理和细胞诊断等6个学科[1],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临床检验和病理检验,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偏向病理检验方向,最后1年的校外实验室实习更多的安排在病理诊断实验室或病理检测中心,即我国医院的病理科。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涉及临床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和临床检验5个学科,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本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开设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检验仪器学、体外诊断试剂等。
二、医学检验专业国际化办学的探索
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服务国家的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和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这对专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流的专业、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健康服务,制定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建设国际化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2],提高学生国际学习、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建设国际化专业普遍存在系列问题,主要问题有师资国际化水平偏低,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或者具有1年以上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不足,聘进来的国外学术大师和长期、全职的外籍专家学者不多,科研合作不够深入,国际化学习环境营造不够等[3]。
国际化办学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质量以及能力的提高。国际化视野、意识理念培养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和国际交流意识。国外高校的跨国、跨地区实习、交流与合作呈常态化和频繁化,有多种形式的专业交流项目,促进学生更具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4]。在国际化视野下,挖掘专业教育优势和潜力,抓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以专业为切入点强化学校教育的国际化和优质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专业和学校的影响力。澳大利亚、新西兰全国人口少但办出了国际高水平大学,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主要的路径和方向就是走办学国际化之路。
(一)师资队伍国际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高校充分利用语言体系的优越性、薪酬制度的灵活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开放性,吸引和建立了高水平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本校努力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实施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主动贴心的服务,引进国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构建高层次后备人才培育体系,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育计劃、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和公派出国(境)留学的远航计划。通过政府项目和学校师资培训经费以及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的资助,实施专业教师赴合作学校进修学习、科研合作和专业培训的方案,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学校开展相关专业方向的长短期教师培训、学术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提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的国外经历比例。通过学校邀请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来校开展短期教学、讲学及交流,根据本校专业的需求定制项目,由合作学校派出教师来授课等。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探索设立全英班,定制外籍教师来校讲授专业课的项目,聘请合作学校的教师来本校短期教学,同时促进本校教师全英授课的能力提升。澳大利亚、新西兰高校都很欢迎本校派出教师去攻读博士学位,新西兰梅西大学对去攻读博士学位教师给予享受与新西兰本国居民同等的学费优惠政策,本校积极推送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毕业生前往合作学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科研合作国际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高校充分发挥学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支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科研资源;格里菲斯大学利用全球排名靠前的学科优势,组织了世界联合研究课题,与北京等地的国内多家医院进行联合研究;昆士兰科技大学利用学科优势和技术与广州等地医院合作,国内医院分批派出学者到昆士兰科技大学健康与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做访问学者,联合研究课题。显然,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科技大学都是利用他们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丰富的研究样本资源,进而获得硕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一旦转化,就是面向东北亚国际顶级市场。格里菲斯大学健康学院的中心实验室配置了国际上高档次的仪器设备,主要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做研究,有的研究方向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昆士兰科技大学健康与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3D打印课题组成功把他们自主研发、制造出来的3D打印设备转化为产品销售等,这些都为科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高层次平台。本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研究方向,优化项目布局,实施海外科技伙伴计划、学院海外合作伙伴计划和学科海外联姻计划。校际间建立国际科技合作资助机制,学科专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高校的同行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遴选国际联合研究课题,组建跨国联合科研团队,双方对等筹措科研经费,开展联合科学研究,使参与联合研究的教师得到研究水平和研究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科专业和教师无论在国际视野上还是全球化理念上得到极大提高,进而提升本校学科科研能力和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
(三)人才培养国际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吸引各国留学生,大力开拓本科、硕士和博士国际化办学。学校的国际生占很大的比例,解决他们在本土生源有限环境中的生存之道,却又是他们办出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资源保障。本校实施学生海外交流计划,提高学生国(境)外访学、交流的数量和质量,大力拓展中长期交换项目,与合作学校双方互审专业教学大纲,合作开展“2+2”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探索开展“3+1+1.5”模式的硕士生和“1.5+1.5”模式的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进行1至2个学期的交换学习项目,本校医学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赴格里菲斯大学的1学期免学费交换生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赴昆士兰科技大学的1至2个学期的减免10%学费的交换学习项目,以及在课程对接、语言合格的前提下,选派专业优秀学生赴梅西大学开展1学期转学分项目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项目,促使学生融入国际化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提升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要建设一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一流的学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提供一流的专门服务,要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理念,制定和形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迈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际化办学坚实的步子,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与对口的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学科专业优势,促进本校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纯青,等.澳大利亚与我国检验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比较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86-1488.
[2]张兴亮,崔晓钟.会计学专业的国际化建设:需求、现状与路径[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3):136-140.
[3]夏俊锁.高校国家化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110-113.
[4]张建军,付梅臣,胡业翠,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对比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9-11.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