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2020-09-10叶少燕

康颐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叶少燕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1-2020.1,本院急诊科一共收治心肺复苏患者116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组,基础组58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58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这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抢救手段,通过心肺复苏,增强混着的恢复效果,维持患者机体健康,避免患者体内多种器官因心脏骤停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再者,心肺复苏可有效维持人体心脑功能,可为混着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生存几率。但是,想要提高心肺复苏效果,还需实施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在保证心肺复苏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复苏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1]。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1-2020.1,本院急诊科一共收治心肺复苏患者116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组,每组58例。基础组男女患者各有32例、26例;年龄范围21-83岁(52.43±5.98)岁。干预组男女患者各有30例、28例;年龄范围21-82岁(52.04±5.9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58例按照急诊科护理的相关流程实施基础护理;

干预组58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①病情监测:心肺复苏后,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分析患者的体温、面色、脉搏、血液、排尿量等是否出现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立刻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还需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脑组织再次灌注损伤。②体位干预:心肺复苏后必须加强患者的体位干预,促使患者始终保持平卧状态,在患者的颈部、腋窝下放置软垫,提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③呼吸道干预:为保证患者顺畅通气,护士需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及时清除分泌物,避免患者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维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则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妥善固定插管,预防插管移位损伤患者气道。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时更换插管,保证患者气道湿润度始终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合理控制低压气囊的放气频率,预防患者出现误吸、反流等异常现象。④环境护理:为保证临床疗效,护士必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质量环境,保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两次,及时拉开窗帘,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尽可能与患者家属做好工作,减少人流量,护士护理工作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避免影响患者休息。⑤心理护理:在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评估,明确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缓解患者的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尽可能平和的面对疾病。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心理的变化,及时对症下药,调节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护理期间,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不断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一。

2.2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基础组(P<0.05)。见表二。

3 讨论

心脏骤停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衰弱、心脏循环中断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心脏骤停后,人体会出现缺氧缺血等异常现象,严重时患者会猝死。心肺复苏术可有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心脏缺氧缺血现象,可维持机体功能,可为患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2]。

但有研究[3]明确指出,在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率与动脉压水平,可减少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囊括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体位干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的干预方案。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始终维持有效通气状态,可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诱发误吸反流、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再者,急诊护理干预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及时调节患者情绪,促使患者始终积极、平和的面对疾病,配合临床治疗。

综上可知,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马静.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40-541.

[2]刘瑜.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5):219-220.

[3]蒋朝玲.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22,136.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