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研究

2020-09-10王锡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匠精神教学实践

王锡钧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工匠精神的基本含义和历史溯源,分析了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工匠精神,并对这种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的工匠精神予以具体分析。在中职院校中对教学实践的工匠精神进行探索,对实践中可以选择的培训方法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的策略与建议,以供参考。本文结合中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及学生的培养特点,对如何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和实践,同时文章最后对工匠精神与教育结合的意义进行了细致分析,进一步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理念教育。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匠精神;教学实践;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224-02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中等技工学院等教育机构的统称。作为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角色,中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性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职业类院校培养人才和对就业市场完善的重要责任。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全面统一,这种具有时代性的教育精神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极度符合当代院校培养素质性人才要求的。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含义与中国式工匠精神

就工匠精神的汉语表意而言,工匠泛指有职业特长或工艺专长的手艺人,情感上更偏向于流传而来的技艺传授。工匠精神则代表了对专业或手艺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代表之一,更是将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融合为一的体现[1]。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敬业、不懈进步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和敬业是工匠精神的主要核心,对某一专业领域的严谨态度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升速度成为时代性的标志,但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是否能够提升效率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摇篮,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则更为重要,将这一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和良好品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不懈进步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从业以后依旧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对时代性人才需求的不断迎合。为打造更优秀的品质型人才,中职教育融合工匠精神是必然的。

(二)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工匠精神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工匠精神的传承都由来已久。各自国家所代表的工匠精神也并不相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中,因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劳动层就业,其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就与时代发展的标志性有所结合。生产的进步、不断追求生产技术的精神就是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讲,我国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手艺非常多,例如文房四宝,因此我国的工匠精神是与历史不可分割的。几千年来流传的工匠技术与精神,随着历史的浪潮不断更新和淘汰,时代将其取之精华弃之糟粕,优秀的部分被传承下来。“从传承中发展、孜孜不倦、全神贯注、精益求精”[2]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工匠精神。

(三)中国式的工匠精神

中国式的工匠精神就是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从而成为新时代独特的中国式工匠精神。传统的工匠精神代表着传统技艺的职业精神,而新时代的需求下,工匠精神已经不仅仅代表着传统技艺。在当下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职业精神支持,从而创造各行业独特的价值。在中职教育中,又何尝不需要这种工匠精神?中职院校是培育企业劳动人才的教育摇篮,将这一精神与中职教育合二为一,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素养人才,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劳动者。

二、中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的探索

工匠精神对于中职教育的专业素养培养非常重要,上文简述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含义,对其敬业、进取、精致等内涵有了基础地了解,并通过了解中国式的当代的工匠精神分析了其与教育结合的必然性。本段文字将针对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和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相关内容,对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

(一)建设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在中职院校的教育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程度是学生素质教育能否提高的关键。学生不仅仅从指导教师身上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教师队伍对于工作的态度、信念、专注程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处在青少年时期或青年时期,对于社会处于懵懂的状态,对教师的效仿性较强。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工匠型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队伍既有高水平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学到更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对于中职教育来说,缺少大量的优秀教师是短板所在,但在当今社会下,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瞩目的重点,更是我国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处[3],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培育升级方面,应给予大量的扶持,从技术和思想政治水平上不断加强关注,打造出更适合产业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严格考核学生的专业素养

对于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也要提高把关力度。在此之前中职教育中,多数学生都不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学习对象,有时学校也忽略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合格,对于学生成绩的把控并不严格,这就导致了许多钻空子的情况出现,对于培养素质型人才显然是不利的。在当今提出的工匠精神中,对于专业技能的专注和專业成为最为关键的一项品质,这种品质必然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含量是否合格、应用程度是否过关。中职教育始终为社会输送着技能型人才,那么这些人才在进入社会以后势必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提供技能服务。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中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是最核心的教学工作评价指标[4]。在中职院校的受教育期间,技能是否专业性合格,也必然成了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核心之一。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

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要求后,就必须让学生在思想政治上有所收获。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已经不同于全日制高中那种受政治课的基础教育模式。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接受当代的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必然要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全面素质人才,那么其教育根本一定是与我国当代的政治符合的。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职院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与学生共同探讨当下的新闻时事,通过了解“国家大事”,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5]。这里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式的工匠精神,那么必然要与中国梦相联系,爱国主义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必然联系到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实行,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也就必不可少。

三、工匠精神与教学融合的意义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预备从业的工作态度及为工作后的良好专业素养打好基础。当下社会中对于人才的素质看重,无疑是对工匠精神与中职教育结合的肯定,本段将简要阐述工匠精神对于中职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将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进行剖析。

(一)工匠精神教育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将工匠精神结合到中职教育是当下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技术教育的新使命。作为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中职院校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人文思想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人才需求中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技术含量的要求,而更看重人才的其他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工作方面的专注度和工作质量[6]。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上,更重要地体现在全社会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质量化,人文素质的提高使社会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全日制教育下,中专院校更注重对人才的技能方面培养,那么就代表着在其他综合素质上的教育,成为中职院校短板以及现在应着重入手的关键点。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是中职院校的一次教育理念的突破,也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迎合,更是对时代潮流的顺应,以及对工匠精神的认可。

(二)工匠精神是对中职教育的新概括

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职教育起到了发展作用。中职教育是我国为培养技术性人才设立的教育机构,包括中专、高职等。与全日制学校相较而言,中职教育更加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培训教育,是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技能型培训学校。普通的全日制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那么就传统型的中职教育来讲,综合素质是中职教育的短板。但在当下社会中,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培育学生的专业特长,中职院校的受关注度也就越来越高,学校的综合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工匠精神与中职教育结合后,与中职院校培育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故而其内涵也是对新时代中职教育的概括,是对中职教育新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为中职教育培育人才提供了指导方向。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对当代快节奏社会的人才要求,也是必然遵守的发展方向。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中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将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使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含义,从而在进入行业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实践中,这种培养要求,不僅是对当代人才的专业性提出挑战,也是对中职院校教职人员的教学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志佳.从大国工匠谈机械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23):189.

[2]左东浩,李娟.浅谈中职院校未成年学生“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道德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29):140-141.

[3]江晓瑜.浅谈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职业,2019(4):32-33.

[4]黄冰.基于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培养机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9(12):186-187.

[5]靳亚超.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9):169-170.

[6]陈珂,臧海亮,胡严文.“工匠精神”与青岛知名企业品牌培育的研究[J].东方论坛,2018(4):12-17.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教学实践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