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状况研究

2020-09-10孙东穆拉提·努尔麦麦提热纳提·热黑木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双一流新疆

孙东 穆拉提·努尔麦麦提 热纳提·热黑木江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以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对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状况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还针对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双一流”A类高校学生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一流”A类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56-03

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提高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质量,优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摒弃旧观念存在的弊端,能更好地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质量,日益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疆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来到内地高校求学,而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

“双一流”高校是培养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领头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一流”高校就读的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受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受高校的教育管理的影响,在学业方面和内地学生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随着内地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人数的增加,他们的学业状况成为了各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的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以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进一步丰富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人才培养理论,为“双一流”高校提供培养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的学习指导体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促进新疆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一、西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现状

“双一流”高校A类高校是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培养的领头高校,本课题调查对象是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三所西南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本次问卷调查有133名学生参与,其中大一学生占27.82%、大二学生占30.08%、大三学生占17.29%、大四学生占24.81%;男女比例中男生占69.92%、女生占30.08%;生源类别为内地高中占49.62%、预科转入占50.38%。

为准确把握西南地区“双一流”高校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以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前的学习情况、入学后的学习目标、学业成绩、生活习惯多维度进行问卷分析,如表1所示。

(一)学业成绩落后于内地学生

参见表1可知,考上西南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生源类别有内地高中、预科转入。由表2可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高考成绩500分以下的占81.2%。根据新疆地区教育现状,内地高校在招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时,普遍采取“单独划线、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相比较,在学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调查,31.58%的学生所学课程考试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53.38%的学生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如表2所示。

(二)学习主动性不足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安排合理学习计划,学习主动性不足。根据调查显示,有44.36%学生主动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如表3所示;有63.16%学生一周自主学习的时间5小时以上,如表4所示;有36.09%的学生学习中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如表5所示。

(三)學习目标不高、不明确

如表6所示,44.36%的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来大学之前有明确或者具体的规划,55.64%的民族学生来大学之前没有明确规划或者根本没有规划。本文对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如表7所示,有60.90%的学生表示学习目标比较明确,39.10%的学生表示学习目标比较模糊或正在思考。如表8所示,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中有9.02%的学生对课程平均成绩目标在80分以上,51.88%的学生对课程平均成绩目标在60~69分。

二、制约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认知因素

人们的思想行为是围绕目的展开的,正常的思想行为是在目的影响控制下的思想行为[1]。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建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根据调查显示,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的占35.34%,正在思考的占3.76%。普通同学大学期间的目标模糊的或正在思考中的比例为28%(数据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新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通过对比,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的比例相对偏高。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对未来学生的水平具有重大影响。

(二)语言因素

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偏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普通话听力不过关,普通话交流的语速要慢于正常语速,学生才能理解;二是普通话的发音把握不准确,且普通话中很多词语发音相同,词义差异甚大,对学生是极大的挑战。内地高校采用普通话教学,西南地区教师的普通话略带有地域色彩,使得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理解上更具有一定难度。语言不精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难以听懂。在上课过程过注意力略有分散,就会错过重要内容。

(三)行为习惯

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与内地高校的新要求差异较大,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心理敏感,对涉及自身的习惯、信仰、传统文化更加敏感,更加维护[2]。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更愿意和来自相同地区相同民族的学生抱团。由于基础教育“营养不良”和内地文化环境的不适应,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中表现出的纪律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差,如上课出勤率偏低、自主学习和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较差、不愿意和其他普通学生交流学习。这些直接导致他们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三、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实践策略

学生的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生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动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等。 其中,学习内动力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主动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是导引、激励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3]。

提升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的学生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改革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选拔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等,本段重点讲述如何在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将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事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大学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新生入校之时到学生毕业。创新教育载体,贴近学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更具有显著作用。例如通过班级成长报告会,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鞭策学生为制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二)加强民族学生的帮扶和习惯养成

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对内地文化不适应,学生的纪律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差。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特别是课堂出勤、作业检查、宿舍晚归等,纠正学生不良习惯。高校采用混班教学和混合住宿,内地学生骨干和维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在学习生活中互相促进、互助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风建设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丰富平台、形成合力、完善机制,助力民族学生发展

民族学生的培养,需要围绕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学校多个部门,也涉及学生家庭。高校各部門进行联动联席,同时与家庭形成合力,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丰富学生发展平台,满足学生科创实践、社团交流、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奖学金、助学金评选机制及学生学业管理办法等,从机制上保障学生学习发展。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科技大学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框架图

准确把握民族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围绕民族学生成长长材所面临的问题,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完善机制,实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洪文.注意力问题的系统讨论[J].心智与计算,2010(3):216-227.

[2]孙东,等.浅析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81+183.

[3]商德远.用习惯之镜照出动机之影——以《新型玻璃》一课为例[J].江西教育,2013(11):30-31.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双一流新疆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