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模学习在“DNA分子结构”一节中的应用

2020-09-10黄琼玲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建构信息

黄琼玲

摘 要:以建模学习法为指导,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DNA分子结构”为例,本文阐述了“信息收集——尝试建构——获取信息——继续建构——获取信息——深入建构——获取信息——修正完善”的建模过程,以及学生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具体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笔者也阐述了要结合学情,改进模型构建的信息材料和优化模型构建的流程,提高模型教学的课堂效率,实现学科素养。

关键词:信息;建构;DNA结构

“建模学习法”是指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归纳综合、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提炼升华,发现知识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然后经过思维加工,构建原始模型,结合具体信息修正模型,在具体条件下应用模型,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对模型再研究,发现问题,拓展新思路的学习方法。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尝试解释DNA与储存丰富的遗传信息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变异和进化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为此,笔者采用“信息收集——尝试建构——获取信息——继续建构——获取信息——深入建构——获取信息——修正完善”过程进行建模学习。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设问: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DNA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了解DNA的结构。

设计意图:以结构与功能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要了解DNA的功能,需要探究其结构,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节建模教学。

二、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1.信息收集,尝试建构脱氧核苷酸模型,继续建构脱氧核苷酸链模型。

联系知识基础,提出问题串: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2.每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组成是什么?(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N碱基)3.DNA是由连接而成的。(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师生在白板上建构4种脱氧核苷酸种类,继而建构脱氧核苷酸长链。

设计意图:联系知识背景,逐步引发对新知识的建构,让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成长”。

2.获取信息,深入建构DNA双链平面模型。

复习提问:DNA是由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引出新问题:这两条长链是如何组成DNA的呢?

提供资料1:1950年初,瑞士细胞学家西格纳带着他提取到的高质量的DNA来到伦敦,威尔金斯利用这些DNA获得了DNA衍射图谱。测量分析后,发现DNA分子缠绕在一起像一个圆筒,直径2nm,沿分子长度方向每隔0.3-0.4nm有一个很强的衍射,如果把这些很强的衍射区分离出后,沿长度方向是中空的。讲解:看到DNA衍射图谱及其数据分析,可以得出:DNA的结构比较规则,可能是螺旋结构;DNA分子可能有中心轴。

提供资料2: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结构,在这些模型中,碱基位于螺旋的外部。但是,这些模型很快就被否定了。1952年5月,富兰克林利用X射线结晶技术获得了有史以来最清晰的DNA分子照片,并运用数学公式对照片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一些有关DNA结构的准确数值。根据富兰克林的新X射线照片和数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的设想,并将核糖和磷酸组成的骨架放在螺旋的外面,里面是碱基对。在这个模型中是相同碱基进行配对的,即A与A,T与T配对。学生根据沃森和克里克的设想,构建DNA的平面模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追寻科学家探索DNA结构路,逐步深入地认识DNA的结构,体会模型建构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修正DNA双链平面模型

教师设疑:上面的模型很快又被否定,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意识到:嘌呤碱基对和嘧啶碱基对的直径不一样,与DNA的射线衍射图测量的结果不相符,这样的结构可能不稳定,而DNA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稳定性。

提供资料3:1952年春天,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查哥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又兴奋起来,他们改变了碱基配对的方式,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构建出新的DNA模型。结果发现,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具有稳定的直径,能够解释A、T、C、G的数量关系。

提供资料4:鲍林以前的同事多诺告诉沃森,A-T和G-C配对是靠氢键维系的,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

要求学生修正完善所构建的DNA分子的平面模型。

4.获取信息,完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动态图,学生观看DNADNA双螺旋结构。

设计意图:建立完整的认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DNA分子的结构

要求学生阅读书本P50,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请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他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DNA中的碱基配对是如何配对的?有什么規律?

4.DNA双螺旋结构研究史主要涉及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DNA结构模型。体验DNA结构发现史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张榕青.《建模学习在“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6,5:59-61.

[2]许桂芬.《三种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拓展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3,11:42-44.

[3]蒋从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教学组织与反思》[J].生物学通报,2017,52(7):13-15.

猜你喜欢

建构信息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订阅信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