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深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文本精读策略

2020-09-10许陈陈李东平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本原则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许陈陈 李东平

摘 要:近年来,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行,在各层次教育教学中都在积极渗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住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对语文教学予以有效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精读,在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有效培养。对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文本精读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然后反思目前活动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存在的不符之处,并进一步指出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文本精读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文本精读;基本原则;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与阅读写作等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变化,强调了教学活动要回归教育本身,摆脱唯分数、唯升学的论调,要切实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素养进行培育。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精读,带领学生领略语文真正的魅力,影响深远。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文本精读对高中语文的积极意义

课程改革是一个宏观思想,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真正体现出改革指导意义的,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课程改革宏观要求,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提出的全新教育标准,实际上就是基于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制定的全新教学方向。新课程标准,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重要理念。第一,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推动学生一些非语文学科素养实现同步提升,并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等等,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追求。第二,关注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从目前高中生的实际发展来讲,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审美及探究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高。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成为了应对考试,体现不出对学生的培育作用。所以,课程改革才指出需要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第三,构建开放、有序的全新课堂,重点体现以生为本。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这个重要的思想,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将学生作为根本,这对于高中语文是需要一起重视的。

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理念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文本精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首先,文本精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受理解,体会到文本内所包含的情感美或是人物美,亦或是思想美等,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素养。其次,文本精读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摆脱以往由教师进行单方面讲解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一份子,调动起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参与到语文課堂之中,这样也就体现出来了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最后,文本精读,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对语文知识形成透彻认识,这样可以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精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方向,将相关的理念要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可以让语文教学在新时期实现有效的进步发展。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文本精读教学的实际状况来讲,对课程改革地落实融入并不理想,一些环节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这样就会限制到语文教学的进步发展。

(一)功利化阅读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人的年纪,不少教师就认为高中生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明确的认知,自身具备了学习动能。这样的认知,较为片面,也不够客观。高中生虽然年纪接近成年人,但是对于学习的认知深度高低不一,有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很浅薄,自身缺乏积极自主的学习动力,需要外部因素的驱动才能有效参与学习。在这样的认知下,部分教师以高考为导向,阅读教学向高考看齐,功利性太强,让语文文本精读教学丧失了原本的乐趣,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对于功利化阅读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这需要语文教师充分认识。

(二)电子化阅读学生丧失主体性

在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但是,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并未体现出来,可以说处在一个较为缺乏的状态。尤其是在目前的电子化阅读时代,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或是电子白板等工具展开阅读教学,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展示阅读素材,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电子设备是一对多的模式,在解析人物形象或是分析故事情节的时候,学生就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自己的思维并没有融入其中。总而言之,学生主体性的缺乏,既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满足文本精读的需求,这是电子化阅读时代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文本精读需要关注的要点。

(三)快餐化阅读忽视学生能力素养

文本精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文本精读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相关能力素养进行培养,比如阅读技巧、语感、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等等,这些素养的培育,也是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育存在一定忽视,阅读教学陷入到快餐化阅读的困境之中,也就是阅读教学浅入浅出,没有往深入进行,阅读拓展也是浅尝辄止,就像是流行的快餐一样,缺乏细心烹调,导致阅读教学变味,没能对文本实现精细化解读,学生的认知理解不深入。同时,学生的阅读技巧、语感、思想情感等并未实现有效的提升发展,这就会限制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

三、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精读的基本原则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形成清楚认识,然后反思文本精读的实施。而在实施文本精读的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保持阅读的趣味性

不论是什么层次的教育教学,趣味性都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构建起趣味化的课堂,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文本精读,就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在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方法上有效创新,将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融入课堂,刺激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实现精读,从而让语文教学的效果可以更好。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改革深化最终会落实到学习者的习得反馈,而文本精读的实现,不可能只靠教师的讲解。如果学生不主动思考分析,那么对于文本的理解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实施文本精读的过程中,就需要从教学模式上实现创新转化,给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空间,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确保可以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调动全身感官,对文本形成深入体验领悟。

(三)增强阅读的实践性

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要能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而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学生对一些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形成认识,并且可以运用到语文实践当中。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于阅读的实践性体现不多,在课堂上往往没有创设有效的实践活动,没能对相关的语文技巧进行当堂锻炼,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就需要关注到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尤其是在进行文本精读的过程中,更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性,从根源上强化学生的文本精读能力。

四、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现文本精读的有效策略

要实现文本精读,在遵循相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文本阅读的重点,结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文本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创新,构建起全新的课堂模式,对课文文本实现细致解读,确保学生可以形成深入认识。

(一)结合文本字词句实现精读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字词句是最为基本的构成元素,字组成詞,词构成句,句形成文章。在一篇文章当中,就可以结合其中的字词句,对文本实现精细化的讲读,从这些最为基本的文本元素出发,将文本精读有效落实。首先,要对文本中的关键字做好把握。在一些文本当中,会存在一些比较关键的字眼,这些字眼可能会体现某种思想感情,也可能会描述某种逻辑上的转折,这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基础。比如教学《蜀道难》的时候,文本开头直接一句“噫吁嚱”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这里的噫吁嚱并非是一个词语,而是三个单字,噫、吁和嚱这三个字,都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叹。文本开头连用三个字来表达感叹,就体现出来了蜀道难的核心情感。其次,要把握一些关键词解读文本。除了一些关键的字眼之外,在一些文本中,一些词语也非常关键,这些词语可能涉及到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故事叙事等等。在文本精读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对学生予以指导。比如教学《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作者在描写祥林嫂的时候,用了这样的句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仿佛木刻似的……内中一个破碗……”,这段话,作者先后用了“全白”、“瘦削”、“木刻”、“破碗”等词语,从外貌到神态再到装扮,对祥林嫂实现了全面描述,刻画了一个凄惨哀凉的角色形象。最后,要抓住关键句分析文本。在解析字和词的基础上,文本精读还需要对文中的关键性句子予以把握,从中分析课文的内涵思想。比如教学《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第一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就是一个关键句,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也是关键句子,点出了学习需要一步一步积累,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效果。高中语文教学实现文本精读,就要有效把握字词句这三个方面的要点,对课文文本实现深入精细阅读。

(二)构建自主阅读强化学生探究

文本精读,并不全是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也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这就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围绕学生这个核心主体,构建起对应的课堂教学阅读活动,让学生有效参与进来,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对课文实现精读。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清单导学。基于具体的课文文本,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系列问题,编制成为一个问题清单,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清单,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解决清单上的相关问题。这样以问题为导向,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可以构建合作表演活动。针对一些故事性的文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合作角色表演活动,也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先合作探究课文,对文本实现精细化阅读。然后再根据课文,自主构建表演活动。比如,教学《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这是一片戏剧类文本,涉及到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四凤等角色。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剧情,然后构建表演情境,分配对应的角色,在课堂上展开表演。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学生可以代入具体的人物角色,从而形成更加深入的体会。

(三)落实评价指导提高学生素养

在贯彻文本精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素养进行有效评价,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可以构建起读后感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也可以创设仿写、改写、续写等活动,让学生以课文文本为基础,对相关的写作技巧进行应用。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可以反过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具体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文本精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要手段,更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着眼于课程改革的深化落实,贯彻语文教学文本精读的理念,是每一个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课改深化背景下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文本精读策略,会让语文教学常探常新。

参考文献

[1]胡迪.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精读策略的实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8).

[2]李兵.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56).

[3]郑志平.试析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9).

[4]周柳燕.高中语文基于文本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9(6).

作者简介:

1.许陈陈(1990.03.10—),女,汉族,重庆北碚人,本科,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2.李东平:(1965.10.04—),女,汉族,山西大同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基本原则课程改革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