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制图及测绘》课程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9-10陈玉梅杨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有效教学

陈玉梅 杨耒

摘 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教学经验,本文分别从理论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测绘实训周管理、课程教学与CAD软件教学如何有效融合等方面,对高职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特别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学生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有效教学;理论教学体系;测绘实训周;CAD软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09-02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是高校或高职、中职学校机械类所有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日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工作,熟练读图和绘图,培养和激发空间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传统课程,机械制图已具备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方法,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和测绘实训,但针对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等不同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基础不同,应有不同的教学体系来满足他们。对于中职机械类的学生,绝大多数中职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的车间工作,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不大,但对车间车、铣、钻、磨等机床实际技能操作的要求较高,因此理论所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广,有关的知识不宜太深。本科院校由于是四年制,所学的课程和课程对应的课时都会多很多,机械制图作为机类学生大学里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应在课程体系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知识的广度,而在知识的深度上强调基础性,在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着力改善本科学生普遍的现状——动手实践能力差[1]。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构建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职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以所任教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多年机械制图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测绘实训等提出并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生源日趋复杂与丰富,高职学生也存在着参差不齐、基础不一的普遍现象。以台科院为例,针对机电学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但生源则既有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高学生、中职学生,又有未曾通过高考直接升上来的中职技校毕业的“3+2”学生以及来自社会的成教学生。其中,普高学生基本上没接触过机械制图,属于“零基础”,但学习兴趣较浓;“3+2”和成教班的学生接触过这门课,对该课程有一定的概念,但普遍缺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较差;通过高考单招单考的中职学生较前者综合基础较差,但机械制图的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获得中级绘图员的证书,且同学们对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占课程主要部分的理论实际教学中,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别,分别制定最合理的教學进度和教学计划显得至关重要。

(一)不同课时与基础学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经教学实践发现,采用班级分组的教学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会大大提高,即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6~8人(视具体情况而定),且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加强小组成员间的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交流。

对于普高和成教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课时相对较多,应该详细讲解教材的知识点,解释清楚各个概念,突出各章节的重点,且每次课讲解典型例题。另外,每周都尽量抽出1~2课时讲解前一周布置的与教材配套习题集上的作业,小组讨论弄清每个错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温故而知新,注意讲解完每个章节后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和复习重点和难点。

对于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基础较好的中职单招单考上来的学生以及“3+2”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后可以适当在某些章节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难度。每次课用1课时左右授课,另外1课时“以练带学”,当堂练习较难的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到黑板上解答,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题目答疑和讲解中结合本次课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其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稍难知识点、例题为教学重点,布置作业时适当减少数量、增加难度。因为对于接触过该课程的学生而言,例题太过简单提不起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另外,笔者以为无论针对何种生源的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课后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二)制作配套教学模型,实物与理论相结合

机械制图课程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有别于高中或大学的其他课程“看得见,摸得着”,这往往是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比较难学的原因。特别对大部分初学者,空间想象力不够,无法真正地理解课程内容,普遍存在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点、线、面及基本立体投影,截交线与相贯线,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等知识点理解最为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实物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院设立专款专项,制作了与书本、习题集配套的例题、习题的三维可拆分教学模型,并专门设立了机械制图陈列室,教学时通过例题讲解、实物演示、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演示和讲解,“有实物可依”,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测绘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制图测绘是机械制图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亲身体验工程实践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的锻炼机会,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图、手工绘图、测绘和查阅技术文献等能力会得到很好的综合训练[2]。我院在具体实施中,安排了一周时间,以教师自主确定测绘对象,来安排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测绘实训。与我院类似,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机械制图测绘缺少统一标准,不同任课老师有不同的标准,使得测绘异常混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类似理论教学,测绘实训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对测绘实训做了两点探索与尝试。

(一)不同学生的教学探讨与要求

虽然对于机械类专业普高班、职高班和“3+2”班的测绘学时安排一样,都是一周时间,但考虑到他们的基础相差太多,对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测绘实训中,对于普高班学生,我们选取常规的“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箱盖和箱座”、“千斤顶”等为测绘对象,采取分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方式教学。只要求画出关键零部件的草图和零件图。对于高中阶段学习过机械制图课的职高生以及“3+2”学生,我们除选取常规的零部件等为测绘对象外,还选取一些非常规零件为测绘对象,同样采取分组讨论(不同组测绘的零件完全不同,以增加测绘的难度),教师指导答疑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不仅要画出零部件的草图和零件图,还要求其画出装配草图甚至装配图,并要求学生要标注出零件图的完整尺寸和技术要求。

(二)加强测绘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为期一周的实际测绘实训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前面几天都没参与小组的测绘工作,“混水摸鱼”,甚至没有参加测绘课程,而是直接模仿或“照搬”小组成员的成果。因此,测绘实践教学过程应该重过程、轻结果。为使测绘实训切实有效,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其中,我们加强了测绘教学过程的管理。

第一,制定了《测绘实训指导书》,规范实训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第二,在测绘中重视制图的标准化,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念,形成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养。

第三,加强小组内团队的合作,协调工作,保持交流,共同完成测绘,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最后,在测绘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结合考勤、测绘表现、图纸、答辩情况等因素综合评定测绘成绩。

三、机械制图与CAD软件教学的有效融合

现代CAD技術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常,因此该课程不能只停留在依靠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手工绘图[3]。虽然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大学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都会开设CAD软件课程,但将机械制图与CAD软件教学完全独立开来显然不是最佳教学方式。而且学生对CAD软件的学习兴趣远远超过机械制图。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两者有效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理论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后续专业课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选取某一特定的二维或三维CAD教学软件,每次课留出一定时间介绍其软件的功能,并结合书本实例来演示操作界面和流程。每学期选取几个课时提前带学生到机房教学,精选若干个练习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以丰富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CAD软件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在测绘教学中,引导学生用CAD软件画出草图,以提高画草图的效率,将计算机绘图应用到测绘实训中,在测绘中感受CAD软件制图带来的便捷。

四、结语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人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将机械制图课程分为理论考核和测绘考核两部分,这样就保证了两个环节的独立性和各自的重要性;加大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比例,促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黄利平,孟明辰.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5,26(6):156-159.

[2]薛运梅.机械制图测绘教学过程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37.

[3]宋巧莲.高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3):153-160.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有效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在高中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浅述新时期中专机械制图教学创新模式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