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杀的心理学解释与预防
2020-09-10贺建军
贺建军
【中图分类号】R8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01
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表现为长时间的心境低落,病发后情况持续两周以上,最高甚至数年之久,常反复发作且多数症状可得到缓解,部分患者转为慢性或遗留后遗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患者存在自杀行为,甚至死亡。抑郁症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患者会因此出现自杀企图以及行为,因此抑郁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自杀风险更高。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物理及心理治疗。现有模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患者通常对疾病认识不足,服药依从性低,无法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缺少有效应对自杀行为的策略。
由于患者服药依从性低,抑郁情绪可能在拒绝治疗后加重,反复发作并出现自杀行为。另外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暴力行为,疾病症状、冲动及攻击性病史等因素都会增加施暴风险。建立并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自杀、自伤及冲动行为。
1 心理学解释
自杀是人类通过伤害自身而达成自我毁灭的一种行为,是针对自我的谋杀行为。自杀不是单一的心理现象,而是社会趋势的某种表现,与人们的社会层次、规范约束等外在符号不同。有学者认为自杀是指人在事态发展不可控和对环境变化存在无力感时,彻底否认自身价值,认为自身丧失了在绝境中抗争的能力,从而失去心理平衡,对身边的一切感到绝望,采取极端行为寻求解脱的自毁行为。自杀是人在多方困境中自主选择解脱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WHO将自杀定义为在完全了解致死性后果的情况下而蓄意完成的行为。自杀行为诱因可分为以下几点:①人们在难以忍受无助、绝望、情感剥夺等心理痛苦情况下,将自我毁灭作为解脱的一种方式。②自杀者通常存在思维僵化、目光短浅等认知状态,促使情绪激化。③自杀者的态度和情感正反面纠缠混杂,难以分辨;其攻击性无法直接表达,逐渐转变为顺从、谦卑和受虐倾向。④自杀者认为自身非常脆弱,无法应对生活面对的挑战,进而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等症状。⑤自杀的本质性因素为自我。当自我被创伤性事件削弱时,逐渐丧失了建设性关系的发展能力,常受到自身良心的指责,进而丧失了保护作用。⑥自杀者无法保持正常人际关系,常受到人际上的打击,自尊、自主等需求特别是依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⑦在面对恋爱受挫、工作不顺等创伤事件时,常耿耿于怀,在愤怒和攻击性无法压制时,就会转向自己。⑧在失去了健康、自由或青春等理想之物时,将自己认同与当前的狼狈身份,最终无法忍受,走向死亡。
2 抑郁症预防手段
使用合理手段预防和控制抑郁症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症状,降低自杀风险。促进患者以积极心态应对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手段如下:
①抑郁患者往往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自杀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感受到他人的关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后续治疗,防止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②按时看管患者服药,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料理,可以安排有趣活动让患者参加,使其抑郁的心情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缓解。组织各种缓解心情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健身、看电视等。
③应避免对病人的负面情绪进行正面抨击,应先给予其肯定,分析相应缺点,委婉的表达其消极思想的弊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厌世情绪严重的患者,应通过日常交流激发其价值感和责任感,帮助患者发现自身优点,增强乐观生活态度。
④由于患者通常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情绪低落,自我价值评价过低,因此可对其行回顾干预手段,让患者回忆过去取得的成绩,找回其自我认同感,增强治疗信心,获得生活的勇气。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对疾病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了解,由护理人员解释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后等,说明发病机制,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具体情况、用药方法及治疗方式等。加强患者认知,掌握预防知识,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减少刺激因素。
⑤患者有多种自杀方式,包括利器割腕、自缢、高处坠落等,应严格管理任何有可能被当做自杀工具的物品,如刀片、剪刀、电源线等,将其放在不可触及的区域。
⑥抑郁症患者产生和形成自杀想法与自杀计划,最终实施自杀,是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漫长过程,其中充满了绝望和孤独。绝望感与自杀行为和观念呈正相关,自杀行为会随着绝望感的减少而减少。另外患者的求生欲望也非常强烈,会向他人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求助。若他们能在此时得到帮助,自杀企图就有很大可能减轻或消退,在他人的帮助下以更乐观的态度解决困境。
3 结束語
抑郁症是一种自杀率极高的精神性疾病。有研究表示,抑郁症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自杀发生率高出20倍,患者中有2/3存在自杀想法,15%~20%有过自杀行为,我国患病率约为4.17%。可见抑郁症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
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情绪低落等,病发时会出现睡眠紊乱、精力丧失以及食欲紊乱等。抑郁会让患者有强烈的厌世和自责情绪,往往是自残、自杀事故的主要原因。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及评价存在问题,使其达不到正常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院后的工作及生活受到影响,患者会因此出现继发性抑郁。因此对抑郁患者的有效护理非常重要,应该 正确看待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控制,在采取药物治疗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
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可分为身体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观察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确保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危险情况。对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因危险因素产生不利影响。按时看管患者服药,协助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生活料理,入院的抑郁症患者应根据其精神症状、睡眠、饮食、精神病史及情绪变化规律等情况进行评估,识别潜在自杀倾向患者;对近期有重大创伤性事件、躯体疼痛、焦虑、社会支持缺乏等情况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价,了解患者危险度,找出重点关注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指导,防止再次自杀,消除自杀风险。可通过引导患者参加各种缓解心情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健身、看电视等来缓解负面情绪。
总之,抑郁症作为高死亡率的精神疾病,应采取合理预防手段来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日常生活中多给予抑郁症患者家庭、社会方面的支持,使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