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与语文两门学科的渗透与整合

2020-09-10杨风文吴瑞瑛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初中历史

杨风文 吴瑞瑛

摘要: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代表,历史和语文对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两门学科存在许多的相通之处,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历史与语文之间的有效渗透以及整合,那么对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科整合的重要要求,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学科的内容分析以及形式研究。着眼于新课改的具体背景,在进一步整合以及渗透的基础之上重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历史知识,也能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之下发展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语文学科;渗透与整合

引言

在长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结合已有的教育经验,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之上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似之处。其中历史学科之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比较多元,语文学科之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也较为丰富。如果能够在进一步整合以及渗透的过程之中实现历史与语文之间的完美融合,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合理渗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准,这一点对历史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及价值。

一、学科的渗透与整合

学科的渗透与整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要求和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学资源的灵活利用以及配置,对学科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科的渗透与整合主要以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紧密交流为依据,双向交流以及渗透是重点以及核心。如果只关注某一个学科的渗透,无视另一个学学科的反向渗透,就会使得学科整合工作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教育体制改革时,有的教师开始以学科之间的有效渗透以及整合的依据,注重双向渗透以及全面融合,让两个学科都能够贯穿于另一个学科的始终。真正抓住学科教学的主线以及主旋律,确保对症下药。对于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历史与语文学科来说,两者之间的渗透和整合渠道比较多元并且难度偏低。因为,两大学科都属于人文类学科,因此可以实现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与语文两门学科的渗透与整合现状

在初中历史与语文学科渗透和整合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一语言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在学科教学改革时主动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着重分析渗透与整合工作的具体要求并调整教育思路,但是在实践应用时却出现了许多的偏差。

首先,教师没有结合语文教学的全新要求来指导学生,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较为漫长。很多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和興趣较差,缺乏主动性,难以激起个人的学习兴趣,很少有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另外,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巩固情况较差,无法实现全面掌握和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寻求这一学科与历史知识相通的地方。通过合理的渗透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背景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来指导学生,但是有的教师对这一教育板块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及全面。往往直接按照简单的知识灌输为依据,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另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没有找准语文教学的渗透点,出现了许多消极应对的情绪。整个渗透途径以及整合方式比较机械和单一,这一点导致两个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一部分育人资源被浪费。

三、初中历史与语文两门学科的渗透与整合策略

(一)初中历史中语文学科的渗透与整合

初中历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整合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符合两大学科的教学改进要求,能够更好的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历史与语文学科来说,人文性分析是基础以及前提。教师需要着眼于历史教学的具体问题,积极渗透和整合语文学科知识。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存在将畏难情绪,认为课程枯燥乏味,对个人的学习成长意义不大。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沁园春》时,教师则可以着眼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的历史教育背景及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转化个人的固有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简单教育元素的分析以及研究来鼓励学生快速阅读以及与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对不同历史人物的分析以及研究,通过简单的判断来实现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历史之间的有效整合。加深学生对本篇文学作品的印象,学生能够产生更多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理论素养提升速度非常快。有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学习的时间,结合个人的历史知识,对语文知识之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的判断以及剖析。主动迁移语文知识,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

(二)初中语文中历史学科的渗透与整合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占据较大的比重。教师以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为依据,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背诵和识记。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因此很难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策略的转变为依据,通过语文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简单整合以及合理渗透,积极利用不同的文学作品来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之前,教师需要注重方向上的指引。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对不同历史教育元素的分析来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之中。让学生在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成绩。比如在讲解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中与孔子相关的思想时,教师可以结合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第十二课中的《论语》来进行分析,实现两大教育板块之间的有效整合以及迁移。鼓励学生了解该时期的历史人物点及以及历史事件,通过深入浅出的感知来加深个人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其中诗词歌赋以及文学作品的引入最为关键,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认识历史,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富有魅力。历史教学活动也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整个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学习能力提升速度非常快。

结语

在初中历史与语文教学改革中,两大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以及渗透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教师需要在语文学习之中主动的渗透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积极的融入不同的语文知识,充分彰显人文类学科的生存价值。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葛飞娅.语文学科渗透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D].2020.

[2] 孙红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渗透[J].新作文:教研,2020,000(004):P.1-1.

山东省潍坊市第八中学  261011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初中历史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