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刘涛
刘涛
摘要: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还是教研员的任务。教研员的作用是知道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师一起构建和谐平等、高效有序的教学课堂。目前化学作为学生刚刚接触的学科,学生感到陌生,对如何进行学习感到疑惑,教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导致教学效率下降。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教研员,笔者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教学;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在进行化学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而若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首先应该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微观意识,直观想象,思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就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九年级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对这一学科感到新奇并产生兴趣。但是化学知识多涉及微观概念,这对于处于青春期,且一直生活在宏观世界的学生来讲,学习这方面抽象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此外由于之前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教师不清楚,盲目进行教学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活动教学,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知识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此外在进行单元知识讲解时,学生由于对知识不了解,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清楚,无法将知识进行快速的转移,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网络;最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的实验技能相对欠缺,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二、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策略探究
2.1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微观意识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微观意识,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物质以及元素进行直观的讲解,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模型,在教学时还可以有效结合模型进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建模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述《分子和原子》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首先展示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讲述宏观物质以及微观物质。随后在学生对基础的化学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分子、原子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讲述,水资源、水分子以及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区别,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教学模型,带领学生进行模型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2进行课堂提问,实行分层教学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整体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若想进行分层教学就必须相对学生进行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划分学习层次,进而实行分层教学,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大牌有的放矢,随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首先询问学生化学元素的名称以及书写,其次询问学生化学式以及化学价的表示,最后再通过相应的例题进行直观的有关化学式和化合价内容的讲解,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基础层,发展层以及综合层,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2.3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九年级的学生需要面对中考,而中考是一个锻炼学生综合性知识应用的考试。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将相关的化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例如教师在讲述《溶液》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溶液为中心,对分散系、溶液组成以及溶液分类进行相应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具体的有关溶解度的知识,还可以适当结合相应的图像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此外还可以对溶液的浓度进行讲解。在教学时学生还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及时进行赞扬,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2.4进行实验教学,培养探究思维
在进行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化学知识是一门以实践论证为目的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对相应的实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提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讲述相关的实验器材,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实驗步骤,教师适当进行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随后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询问学生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上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转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以及相关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以及建模意识。教师还应该注意向学生进行提问,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突显学生地位;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化学知识进行思维导图整合,提高学生直观想象;最后还可以适当进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徐克荣.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9(10):184.
[2]丁晓健.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38.
[3]张叶.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