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0-09-10王亚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生活化初中数学

王亚辉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实际生活背景和经验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来开展授课,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实现知识生活化。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贴近于日常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对数学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鉴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实践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78

目前,新课改教学在国内开展地如火如荼,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改教学精神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要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数学教师开展授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学习数学知识,让课堂授课变得更加符合学习需求,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教材内容虽然有所更新,但与生活联系紧密度不高,存在着一些问题:(1)情境创设缺乏与生活紧密联系,课堂讲解中问题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导致个体缺乏数学知识兴趣,影响到自身学习状态,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课堂授课不尽如人意;(2)课堂教学脱离实际,受到传统教育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主导”,学生把知识学习作为主要方式,教师授课把数学与生活隔离,讲解内容按照书本内容来陈述知识,在传授知识中消磨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扮演着“主导者”角色,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创新意识严重不足,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影响到数学成绩,体会不到数学学习成就感。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出“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把身边生活再现于课堂,有效丰富数学经验。在数学授课中,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都要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来创设问题,发展数学学科思维,形成求知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生活化问题情境展开讨论,结合问题在思考中发展数学思维,让每个人都能展示数学想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时,教师用多媒体来展示古埃及的金字塔,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片,猜测塔基的形状。班级学生对金字塔有所了解,纷纷进行猜测,有的认为是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此时,教师用动画来进行演示,剖析塔基截面,显示出形状,从而发现是正方形。以正方形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古代人在很早时候就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知识,那么,在古代是如何确定角为直角的呢?这个问题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课堂好奇心,吸引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初中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在接下来探索中能够集中课堂注意力,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答案,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课堂讲解知识生活化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数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教科书,是学生课堂外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课堂讲解要注重知识生活化,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自觉地用生活眼光来观察生活。课堂讲解中,教师要注重生活与教材的结合,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让他们善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形成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讲解三角形特点时,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了一次讨论的活动,要求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列举三角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总结出三角形的用途。课堂思考后,学生举出了很多例子,如,家里的房子屋顶是三角形、老旧自行车两个轮子间是三角形等等。三角形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屋顶不容易坍塌、三角形自行车架能够在节省材料同时来确保自行车的稳定性。在课堂讲解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三角形来展开教学,结合它的实际应用,在内心认识到三角形基本特点、有着稳定性,产生出本节课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深地加深对本节课印象。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让每个人都能从生活化视角理解数学知识,在思考中学到教材新内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科综合能力与素养,有效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

3.开展生活化课堂互动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学活动要转变传统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实际讲解中,数学教师要关注个体数学学习兴趣点,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实际上,数学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结合实际来进行数学讲解,尊重个体课堂主体地位来拓展数学学习视野,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问题情境法、引导法、探究法和课外活动法等多种手段结合生活来激发数学学习主动性,引导积极课堂参与过程。课堂授课,以学生熟悉的春游为切入点,即,引导他们讨论出游的最佳方案,出游时有何感觉。学生纷纷回答春游时会感觉非常好、与同学增加感情,但在春游时要考虑到费用情况。以熟悉的春游展开讨论,带领班级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让每个人都能展开讨论和思考,从内心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新知识讲解中,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对本节课新知识展开快速理解,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生活化学习中引导个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好地配合教师来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内容,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抓好生活化教学工作,从问题情境教学、讲解数学知识和开展生活化课堂互动,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激发大家课堂积极性,在思考中有所进步,以数学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和水平,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云.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途径探索[J].信息周刊,2019(06).

[2]馬玉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学习周刊,2019(05).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重庆 沙坪坝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生活化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