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导入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

2020-09-10杨娅婷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前导入趣味性

杨娅婷

摘要: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能充分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下面,笔者将从新课导入应具有吸引力、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新课导入应有针对性等方面出发,浅谈课前导入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吸引了;趣味性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能充分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

一、新课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头他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和一些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思维自然而然跟着老师讲课走。

二、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三、新课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課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纪,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分与合》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三颗糖进行了情景导入,我问学生,老师左手有一颗糖,右手有两颗糖,老师有几颗糖,学生回答说有三颗。糖对一年级学生的就这样一提,完成了课前导入,紧接着直接进入新课,探究新知环节,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分装向日葵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学生不会分,这才意识到我的引导不够好,通过再次引导,演示学生才开始动手分,在交流中建立4的分,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记忆4的组成提供形象支持。然后想一想4可以这样分,那5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分,通过4的分解,学生就很容易的把5也分好了。4和5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倒过来几和几合成4和5呢?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5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学生们对4和5的分与合掌握的效果不好,经过课后反思,我把课前导入进行修改,“首先拿出三颗糖,叫几个同学在讲台上来,让他把这三颗糖分给他的两个好朋友,每个学生都会有两种分法:分成1和2或者2和1,那么3颗糖会分了,4颗、5颗你会分吗?把糖换成向日葵分别装在两个筐里你会吗?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利用迁移的方法获得新知,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在要干什。这样不仅是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数认识,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更好。

所以接着的巩固新知中,开始的新课导入分糖的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作用在哪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感知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机联系的。让学生理解2分成1和1,3分成2和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让学生参加分糖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每个孩子都有这个点,也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我在教学4和5的组成时,带领学生先认识分,再学习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每一个认数内容中都包含这一知识点,所以让孩子建立分与合的意识,并且掌握分与合的方法是初学分与合时的关键部分。

新课导入在课堂小结中同样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常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的好,能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小结,是为了所学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

[2]肖忠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11):P.115-115.

猜你喜欢

课前导入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的趣味性
趣味几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书法课从沉睡中苏醒
预设与生成契合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