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了解到理解

2020-09-10马艳玲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解沟通和谐

马艳玲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论证“爱+尊重+理解”的教育观,阐述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和学生相处。

关键词:情绪;理解;沟通;和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的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教师除了在认知发展上关注、鼓励和帮助学生,更重要的应在情感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做到相信他们,理解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该如何去认识和付出行动呢?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是难免的。信息技术老师也不例外,反而还会出现异于其他学科课堂的事件,因为信息技术课往往一位教师要面对全年级所有的学生,了解起来有困难,而且信息课还有硬件设备的各种突发状况等等。当事情发生了以后,教育的结果取决于教师的观念改变、心态调整,并且做到知行合一。

一、教师应善于控制、掌握自己的情绪,并能以饱满的情绪贯彻始终,减轻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压力。首先,作为教师遇事不给自己找借口。课余时间我常和几个年轻教师在一起讨论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借鉴了他们的不少好方法。交流中发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效果差别太大了。大家都说这与老师的性格有关,有的老师性格温和不容易暴躁,或对学生不乱发脾气,而有些老师遇事不冷静,事情发生了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

曾经一度我觉得这些老师说的有道理,总是自我安慰“谁让我就这种个性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便不自觉地吸收了一些成功老师的做法,加之自己喜欢钻研心理学,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改进方法,遇到事情先冷静多想想,带着觉察反观自己。“发火”前多问问自己“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成这样的”“我为什么会生气”“学生这样的反应我为什么会愤怒”,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强调情绪是我们自己的,情绪的产生必然和自己有关,可我们总是习惯向外找。学生怎么能这样,学生应该怎样,当老师用“应该”的时候给学生的心理暗示就是“我”做错了,学生的情绪反应自然正常了。所有的情绪冲突都有引发的点,学生的做法一定是触发到老师的某个点,比如老师自我建立的权威,老师的弱点等,这些恰恰是为人师者该反思的时候。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爱是相互理解的基础。

二、改变固有观念,与学生相处不只局限于课堂。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面对学生我们了解他们多少,觉得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不了解又怎么能做到理解学生。对待任何人我们都要做到先了解才有理解的可能,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学生当然也一样。有了理解很多问题反而好解决了,结果也与以前截然不同。

一次期中考试,一个经常顶撞老师的女学生从兜里拿出手机看了一下,看见我走过来赶快塞了回去。我觉得她无视考场纪律,不尊重监考老师,于是我把她的卷子收了。此女生站起来就发作了,我压了压火没有直接和她在考场争执,说了句:“你走吧。”她骂骂咧咧摔门出去了。回到家我久久不能平静,刚开始还是很恼火,恼火学生怎么能对老师如此不尊重;后来我回想当时的情形,学生考试时拿出手机肯定是不对,但我处理问题时也是带情绪的,说的话有点刺激到学生。之后我侧面从班主任那了解了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不管手机事件到底谁对谁错,这个孩子一直以来的逆反是有原因的,老师不能一直抱怨学生怎么会这样,而是反思她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学会接纳学生的缺点,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从心理上完全接纳,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需要被关注,之后才有高质量的溝通关系,才不会产生逆反。

三、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信息技术课学生喜欢上网打游戏,有时设备还罢工,老师要完成任务必然会产生矛盾,通常这个时候教师容易烦躁,容易对学生的表现产生不满,并伴随接下来的批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里用实例证明,批评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加剧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此时更加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学生每天面对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已经很疲惫了,信息技术课本来就不是必须要考试的科目,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高中生必备的信息素养即可,所以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表现属于正常现象。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和学生聊聊游戏,也可以加入,游戏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游戏里也有计算思维的训练,这样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感下次才会更好地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在互相尊重的情境下才会创建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例如,我通过课下单独聊天,以及空间微博微信加好友,在网络上和课下去掉教师的角色,打破“教师角色”的人设,在大家都放松的条件下才有助于沟通,才能做到真正彼此了解,尤其是课堂上爱玩的学生课下和网上的话题更丰富,更容易亲近,成为朋友。

一名和我有过冲突以后与我成为好友的学生,在我的微博里转载的一段话。“如果说是学生错了,我认为老师可以在平时暗示他的错误,我相信学生在思考后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老师也需要引导。如果是老师您错了,那您也要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总之,师生之间和睦,班级团结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相互理解来维系的,不要因为冲突影响了老师您的工作或者学生的学习。”

总之,教师要践行“爱+尊重+理解”的教育理念,真正能走下神坛,放下权威,真诚地去了解学生理解他们,他们就是普通的孩子,而学生身份仅仅是课堂40分钟的角色而已,学生被尊重被理解反馈给教师的也一定是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长江文艺出版社

[2]《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作者: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作者:戴尔·卡耐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理解沟通和谐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