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2020-09-10陈芳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陈芳芳

摘要:空间图形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发现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激活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组织探究活动,提供“做”的空间,指导“做”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为学生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新教材对几何部分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将原来编排的“几何初步知识”改成“空间与图形”,由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知识的传授和偏重于计算的格局变为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这并不是简单的名称的改变,而是对它的目标、原则与方法等都进行了很大调整。这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产生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

1.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1.2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图形”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几何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段都增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操作与探索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情境、方式等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直观表达、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它在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创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周围环境、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测量,还是有关观察、操作、猜想与设计,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其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将在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2.1图形与变换教学的策略

小学阶段图形与变换的教学目标是: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学生能“能识别”、“会画图”。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1)从数学知识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便于操作的教学策略。(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3)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形成初步表象的教学策略。(4)指导学生画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策略。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简洁性的特点,有利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先讲清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图形的具体方法后,再让学生去画图,并对学生提出规范画图的要求。

2.2图形与位置教学的策略

教师要明确图形与位置教学的两条基本线索。一个线索是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逐步发展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另一个线索是学习用方位词或方向词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或方向,然后結合比例尺来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现以“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图形与位置教学的策略。(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判定并准确找到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教学策略。在一年级教学“位置与方向”,对于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教师创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然后结合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让他们面对东,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教学策略。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上下、前后、左右”知识的教学,可以用学生学习用品作为辅助手段,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一步体会“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让学生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知识来整理,并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摆完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含有上、下、前、后、左、右)表达。(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回归到数学实际问题中的教学策略。学生由实际生活动态的场景并形成一定的表象,向数学教材平面图过渡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东南西北”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有了一定的辨别方向的知识经验,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野外,你还有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吗?可以先小组讨论与交流,然后学生汇报。学生观察实物教具,树叶稠密的一面是南面,树叶稀疏一面是北面;出示木桩教具看年轮,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南面。学生对南北的方向有了清楚的认识后,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回归,与绘制校园平面图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已经获得的方位知识和已经形成了的表象来绘制校园平面图,实现生活情景向平面图转化。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学习上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齐华.认识图形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图形的认识、测量”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钱阳辉.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报告[J].小学数学教学网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广西省钦州市 535400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