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2020-09-10陈怀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高中历史疫情

陈怀峰

摘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与教师应在保障学生身体安全、维护社会政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此政策是教育部在特殊时期发布的教育工作指令,其一方面可以缓解全民的焦虑与负担情绪,使教育工作者积极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则可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拉开序幕,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营造自主探索氛围的作用,从而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主体性不强的问题。由此出发,本文探究了疫情防控背景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疫情;高中历史;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方式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个学校采取“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追赶学期课程安排,保持教育节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指导,最大限度上缓解学生长期居家而产生的恐慌、倦怠等负面情绪。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彼此协作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旨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形成建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线上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发展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利用在线教学的契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基于在线学习模式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一)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效果所创设的包含生活事件的问题情境,其并非孤立静态的,而是随着学习行动过程而不断变化的。在建构在线学习模式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时,首先要满足其情境性,让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浸入模拟情境中,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临场感,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在线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情境,这种空间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缺乏实体教学空间的缺憾,是实体教学空间的一种延伸和强化。在网络学习空间情境中,共同体成员可以直接了解对方的基本学习情况,并且可以跨越时空距离让学生拥有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基于云平台的在线教学学习空间突出教师引导和学生协作的特性,进而完成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建构、知识创新与学习评价。

(二)身份主体

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满足相互连接、彼此信任、身份认同三个基础条件,身份主体是影响学习共同体成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在线学习模式中受到实体生活空间距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同体交流互动的频率,这便需要教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明确身份主体,利用在线平台拉近共同体成员的距离,通过增强联系的方式强化学习共同体的身份认同。身份主体主要分为边缘成员、半核心成员和核心成员三种,边缘成员是指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不擅长与他们交际互动的“过客型”成员。半核心成员是指位于学习共同体的半中心区域,具有一定参与积极性,根据个人学习特性在边缘成员和核心成员之间游移。核心成员担任着教师与学生联系的重要媒介,在共同体中主动性强,做出的贡献较大。

(三)学习资源

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中运用的学习资源大致分为三类:预设性资源、生成性资源与关系性资源。预设性资源是在教学前准备的一系列课件、案例、作业、活动等,是开发学生思维的理论依据。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线教学资源多元化,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多渠道需求,教师在准备预设性资源时,根据学生的能力特性搜集、分析、整体并加工网络资源,将其汇聚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生成性资源是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相应的解答,反映出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关系性资源是在教學过程中延伸出的拓展资源,其包括能够被嵌入学习过程中的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学习资源可整合为“文化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活动。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误区仍然存在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首要问题是让师生认识到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对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即学习共同体模式十分依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受到学生自控力差的影响,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仍是教师在线上教学模式中常使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中知识的阐述方式与问题设计都没有进行深度拓展,无法起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作用。另外,由于高中生在学习中的依赖性较强,在共同体中往往是教师单方向的传输知识,没有真正起到互动、互学、互助、互教的作用。

2.师生学习共同体组建能力还需提升

师生沟通与教学实践是保障师生学习共同体模式有效组建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教师的深层次沟通能力有待提升,在学习共同体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线学习模式中,师生学习共同体有以下两方面需要改善:第一,沟通缺乏针对性,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更突出群体教学,教师没有充足时间与空间去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二,沟通时机把握不到位,教师的沟通交流往往不方便即时进行,以至于在纠错时间延后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准确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此外,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课堂设计能力存在不足,无论是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安排,还是学习共同体的选择与组织都需要改进。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1.受到传统教学思想文化的影响

传统教学思想文化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内容的权威者,学生需要遵照教师的指示完成学习任务。这导致师生之间的地位严重不平衡,以至于师生在沟通时存在较大心理距离感。“停课不停学”政策是实施让一部分教师认为线上教育的目的是追赶课程进度,以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期考核。基于此,一些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时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讲解上,并且在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在线互动的频率较低。这种教学思想不仅阻碍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并且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受到限制。

2.学科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

历史学科是一门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人文性学科,其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这种特性导致学科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教师在教学时则更关注应试能力与考试分数。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教材中涵盖了大量历史事件和理论知识,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中仍需要教师提供大量指导,以确保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然而,由于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这导致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运作面临较大困难,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无法达到解放学生思想、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基于在线学习模式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一)增强师生对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中普遍存在“讲台上的学习”问题,即教师默认自己为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学生则作为被动学习者,接受知识灌输。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师生所形成的错误观念影响了教学结构的正确构建,以至于课堂教学成为单向传输知识的过程。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课桌上的学习”。为此,首先需增强师生对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促进师生协同学习发展的重要前提。

师生学习共同体模式中,师生角色发生相应转变,即学生要表现出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使得学习成为师生互动、启发与建构的交互过程。师生协同学习发展的理念具有过程性和相互性的特征,这需要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生成性,而非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结果。同时,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构建开放性的共生生态学习环境,通过互相倾听、协助交流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二)发挥共同愿景对师生共同体的作用,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愿景理念的提出为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一种凝聚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宏大远景多种要素为一体的统一概念,通过建立学习愿景,学生会主动根据自身愿景目标实现个人价值,并形成阶梯式学习发展观,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愿景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等作用,其导向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凝聚了学生集体互动与协作能力,并激励学习共同体增强自信,产生进步发展的源动力。

首先,师生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同开发,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其次,师生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历史核心素养中包含的价值观是对事实判断的辩证统一,教师分享自身生活经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最后,师生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所形成的知识、能力、思维、分析等素养都是终生发展可用的品格与能力。

(三)积极探索师生对共同体的实践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讲台上的学习”向“课桌上的学习”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递”更新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知识构建”。在线教学模式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契机,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师生共同体的实践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基础,由此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来说更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在协同研究学习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线上平台中分配学习小组,利用团队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引导他们进行问与思,促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互学、互教中积累观点、分析问题,进而优化共同体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及时推行“停课不停学”措施,为了使学生在疫情防控时期跟上教育进度,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给学生提供持续稳定的线上教学,以促进学生调整作息时间、充实生活意义、身心健康发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教师应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育理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合理运用其民主开放性、合作共享性、群体共生性的特征,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倾听、协同研究的在线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玲.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学习任务和形式的设计探索[J].才智,2018(34):119.

[2]李红.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9-10.

本文是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规划课题《疫情下高中历史教学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B129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高中历史疫情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