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0-09-10张玉光
张玉光
摘 要:党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了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据此修订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要正视现状、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积极探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45-02
一、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定位和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各级党委相继组建了审计委员会。2019年7月中办和国办将上述要求具体细化到了新修订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从计划安排到报告审定,直至结果运用。明确了审计委员会职责,相应增加了经济风险防范、民生保障和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审计内容;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规范权力运行、遏制腐败促进廉洁的目标。为此,基层审计机关须创新工作方法,转型组织实施方式,逐步化解限制审计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能,使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能力不能满足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需求
审计人员能力不能满足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需求。一是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定位及内容认识不清。新的经济责任定义为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定义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覆盖面更广。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着对经济责任审计定位不清晰和内容把握不准确等情况,导致属于审计范围的内容未审深审透,有些审计内容又超越经济责任范围的情况。二是审计人员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以财会知识为主,审计方式注重细枝末节、审计理念注重合规合法性,对中央和省市部署的改革任务及政策措施一知半解,对重大问题缺乏辨别力和敏锐性,对被审计对象个人和单位情况掌握不够,导致审计评价以偏概全、以点论面,审计责任认定不清,审计成果价值不高。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审计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方法有待完善。一是审计项目时缺乏合理性。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点多面广、链条长,需要充足的审计时间,但在工作中,出现了审前调查过短、审计现场时间随意压缩等情况,审后程序又耗时多的身短尾长现象。二是审计重点不突岀。审前调查不详细,审计实施方案流于模式化、大纲化,导致实施中审计重点不清楚,发现问题浮在表面,对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乏了解,弱化了审计报告质量。三是大数据审计观念匮乏,数据分析人才缺乏。审计人员尚未建立数据先行的观念,出现前期无线索核实,后期无人核实的情况,对专业数据挖掘技术不掌握,缺乏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构建能力,降低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利用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审计内容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预算执行审计部分未体现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和监管要求,更多关注合法合规性,与预算执行在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符。二是审计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审计人员惯于探究个案,忽视总体概念,问题零碎化,导致与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直接相关的证据缺失或证据关联性不强。三是一些重要的理论性问题尚需突破。如何划分党委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及责任,如何区别个别问题与整体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及与领导干部关系的远近程度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四是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没有便于操作的评价指南,評价工作处于依法依规、就事论事的阶段,尚未形成对某一事项进行全面分析的思路,导致得出的结论事项化、碎片化。
(四)审计成果应用未全面体现新时代要求
审计成果运用程度与水平尚不能适应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不利于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一是很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干部离任后才审计,或者已任新职后,才审计原任职务,加之审计结果对干部选拔任用影响的权重较低,影响了成果运用。二是与纪委监委、组织人事等部门衔接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尚待完善,虽建立了协作配合和案件线索移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审计成果处理不及时,以致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建议未采纳。三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在摸索,未能发挥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的合力,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不明显。
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对标新时代要求提升审计能力
对标新时代审计要求,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入研究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及政策措施的内涵和外延,吃深吃透政策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实施内容、牵住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弄清、搞懂、掌握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轴和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注重在建章立制方面推动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新时代要把政策跟踪审计内容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突出审计工作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导向,使得党的政策措施及时落地,尽快见效。三是在操作层面厘清审计职能边界,紧扣经济责任。转变审计理念,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遵守相关审计规范、指南要求,严守审计职能界限,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二)创新组织实施方式,提高审计质量
基层审计机关要改革组织实施方式,适应新时代要求。一是改革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体制。按照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采取“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与同级组织部门提出审计计划安排→组织部门提出建议名单→征求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单位意见→提交同级审计委员会审议决定”的程序,制定审计计划,统一纳入党委领导,且项目计划一经制定不得随意变更。二是强化审计项目统一协作和审计组织方式统一协作,积极探索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策跟踪及专项审计等的融合审计,在一项审计中嵌入多项审计目标,从而实现一次审计取得多项审计成果,满足党委和政府多方面的运用需求,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全力扩展审计覆盖面,大力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三是改变原有的审计现场管理模式,构建“提前介入+数据分析+现场审计”的新型审计模式,提前下发审计通知书、提前明确审计实施方案重点内容等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在审前调查阶段,加大数据资源采集力度,将数据分析关口前移,搭建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紧密结合一线作业与后台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工具和思路,构建模块化审计,提升数据分析水平及成果。
(三)聚焦审计重点,提高政治站位和审计质量
深刻领会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这一新定位,全力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对党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深刻理解和大力贯彻。将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合到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等方方面面,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体现党的建设这一政治属性。二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紧扣经济责任,准确把握审计内容和重点,考虑各个层级各种岗位领导干部的履行职务特点,紧紧围绕权力运行这一主线,按照管什么就审什么的思路和方针,将重点改革事项推进、重要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作为重点,确保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深审透。三是体现新时代特征,准确界定责任,全面提升审计评价水平。既要反映存在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辩证地评价,防止以一隅定全局,严格遵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三个区分”的要求,对问题进行定性处理。通过大力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体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基调,力争设计出求实、高效、利于操作的评价指南。同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定责培训力度,采取以审代训、案例剖析等方式,从定责的标准、原则和规定等方面,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认知程度,使得审计评价使用同样的标准。
(四)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尚需完善,成果运用水平尚需提高。一是完善审计报告制度,在各级党委建立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机制,修订完善成果报送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协商机制、相关部门成果移送会商机制等制度,建立完善各部门之间成果共享和转化机制,提升审计成果的运用层次。二是探索试行恰当的经济责任审计公开途径和方式。充分借鉴预算执行审计公开的经验和效果,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制度,既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特殊保密要求,也要利用各方面助力推动成果运用,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美丽.论新时代下如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J].财税审计,2018(6):155-156.
[2]丘少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5):93.
[3]杨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管理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8(11):63-67.
[4]孔令然,陈树文.社会有机体理论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方法与发展方向[J].经营与管理,2018(9):10-12.
[5]倪劍平.2015.略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15(2):17-18.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