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020-09-10丁玲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凯勒生命生活

丁玲玲

顾明远曾经说过:“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为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生命意识,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高中生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评价体系: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契合的内容,他们便会产生志同道合的感觉,愿意接受;看到与自己想法相斥的内容,他们会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互动,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多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说教、命令等方式,而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与他们平等交流。

例如,在学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时,有的学生读到“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时,表达出不同的看法。這时,教师不应该大声呵斥,而应该找出说话声音最大的那个学生,问他:“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该生回答:“按照马克思的话,我注定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人,所以我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珍惜生命是人具有价值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下,如果你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呢?只有当你拥有了生命,你才可能成为一名记者,报道新闻,帮助他人;只有当你拥有了生命,你才可能成为一名铁道工程师,设计铁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条件;只有当你拥有了生命,你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只有伟大的人才配活着,而是说我们只有拥有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学生听后才明白自己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教室里也随即安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

二、挖掘教材内容,使学生拥有多样的生命体验

许多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持有许多天真的想法,觉得生命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并没有多么珍贵。此时,教师应当从教材出发,挖掘其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并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多样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时,许多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觉得作者很啰嗦。为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者海伦·凯勒生活的艰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他们的眼睛蒙上黑色布条,让他们寻找自己小组的同学,直到找齐小组成员为止,限时二十分钟。最终,只有一个小组完成了任务。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撞到了桌子,有的学生找错了成员,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盲人生活的不易。游戏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大家觉得看不见的感觉难受吗?”学生们纷纷点头。教师又说道:“所以说海伦·凯勒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写作,坚持学习,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大家都是健全的人,就更应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生也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觉得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的学生说:“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感觉后悔。”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增强生命意识,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凯勒生命生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