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闺怨诗
2020-09-10裘慧尧
裘慧尧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类抒写闺中少女、思妇情感的诗句大都缠绵绯恻、沉郁感人。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闺怨诗。
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叙写少妇、少女在闺中的思念和愁怨。有的作品是闺中女子自己写的,有的作品是男子借用女子的口吻来写的。女性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加上些幽怨,往往能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此类作品,教师可以展示一首有名的闺怨诗,如: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显然,闺怨诗往往剖析了女子在特定社会情境、生活遭遇下或悲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的心理状态,描写女子闺中常有的事物,如帷幕、梳妆镜、团扇、床枕、烛光、帘等;或者描写女子在闺中能看到的景象,如春光、新柳、梧桐、细雨等。了解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快速抓住闺怨诗的特点,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第二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闺怨诗的意境往往非常美妙。很多诗人会在诗中呈现一个凄美、冷清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刘方平的《春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帮助他们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学生是这样描述的:“纱窗之外,夕阳西下,黄昏渐渐来临。华丽的室内只有一个人,只见她满面泪痕。寂寞幽深的庭院里,梨花落了满地。院门紧闭……”诗歌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意境非常凄美。诗人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表现出春色已尽;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显重门深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
第三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闺怨诗常常借助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一首诗,既是一个人物的命运之歌,也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感受闺怨诗的曲折委婉之美。
例如,在讲解温庭筠的《瑶瑟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雁声远过潇湘去”一句。
师:诗人为什么要写大雁的声音,而不写雁本身呢?
生1:天色已晚,月色朦胧,按理说女主人是不能看见飞过碧天的大雁的,她只能听见雁的声音。听到雁声,她才知道有雁飞过。
生2:听见雁声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在寂静的深夜,二是女主人公很晚还没有睡着。在寂静的深夜,女主人公辗转反侧,这时的雁叫声才更显清冷孤寂。“雁声远过”,写出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的过程,也从侧面写出了女主人的孤寂。
生3: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诗句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应该和女主人公有关。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是在暗示女子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女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的幽怨之情。
综上所述,在引导学生欣赏闺怨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闺怨诗,闺怨诗有哪些特征,之后再引导他们阅读具体的作品,通过诗歌的意境来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