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9-10唐煜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胜晏子教学资源

唐煜梅

相较于城区,农村普遍存在缺少教学资源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导致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害怕上语文课。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当前,在很多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只能在台下默默地聆听,原本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渐渐变得死气沉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方法:先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每一个段落的意思,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讲完课后再让学生做练习题。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只能被动地听,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单一,注重传授应试的技巧

在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可是,农村地区的一些教师只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传授应试的技巧,没有结合本地区的情况,没有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并没有一同进入农村地区学校的语文课堂,不少农村教师还不了解如何使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

二、应对措施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以《陈涉世家》为例。《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描述了起义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也论述了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初学本文,学生往往只能理清陳涉、吴广起义的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样,他们就能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扮演陈胜的学生说:“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英雄。一句‘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揭露了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探究“起义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起义领袖敢于抗争,胸怀大志,计划周详。”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秦王朝不断地压迫和剥削贫苦人民,致使民怨沸腾。”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丰富教学内容,引用具有趣味的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引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的内容,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的故事: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展示人物的相关资料: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着讲一些与人物相关的小故事,如《智论生死》《死马杀人》《景公葬妾》《烛邹养鸟》等。这样,就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晏子其人。

总之,农村语文教师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用富有趣味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中学)

猜你喜欢

陈胜晏子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晏子的车夫
鸿鹄之志
小燕子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陈胜起义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