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2020-09-10王黎彬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生活素材实践活动

王黎彬

摘 要:高中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为了探索优化生活化教学途径,从结合生活资源、引入生活素材、开展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着手,实现高效化学教学.

关键词:生活资源;生活素材;实践活动;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2-0083-02

高中化学知识虽然具有复杂性与抽象性特点,但是经过仔细审视发现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开展生活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须有针对性的把一些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形象、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诱发他们探究化学奥秘的渴望,并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高效实施.

一、巧妙结合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十分关键,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做好新课导入工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还能够活化他们的化学思维,使其在整节课中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寻求新课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巧妙结合生活资源呈现新课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常识、化学事件或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由此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如在开展“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教师可把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直接带到课堂上,并泡好一杯绿茶静置,要求学生观察、比较颜色有什么变化?点拨: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原因是苹果中的Fe2+被空气氧化成Fe3+;绿茶颜色变深是原因是茶中的酚类物质被氧化发生褐变,由他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接着,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讨论什么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他们知道得到氧是氧化反应,失去氧是还原反应,并在课件中展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动画,讲述:对于氢气来说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于氧化铜来说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使其归纳结论: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之后,教师询问:除有氧得失之外,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为教材35页“思考与交流”中三个化学方程式分别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并讨论:从化合价变化的视角来看,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交流发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都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使其了解到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巧妙结合一些有趣的生活现象顺利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使其产生想要探索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渴望,为他们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二、合理引入生活素材,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相比更为深奥难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合理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提升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课本知识深入发掘生活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過类比、比喻等手段把艰涩深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拉近课堂与生活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生活中硅及化合物应用图片,包括:玻璃、硅芯片、光电池、石英表、眼镜片、硅胶和陶瓷等,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新知识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接着,教师设问:为什么硅的用途这么广泛?学生知道结构决定性质,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硅和碳的位置,画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习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天然二氧化硅进行树状分类,讲述二氧化硅在生活中的用途,像水晶、玛瑙、光导纤维等,使其思考、交流二氧化硅的性质,并投影展示结构三维动画模型,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硅性质的特殊性由结构决定.随后教师讲述: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但玻璃瓶可用来盛放酸、碱、盐试剂,这表明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一般的酸发生反应,不过HF除外.要求学生写出SiO2和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其了解到不能使用玻璃瓶保存HF,要用橡胶瓶或塑料瓶,但可以用这一性质在量器上雕刻刻度、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生活化素材显得贴近学生实际,在无形中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其结合生活元素研究硅及硅的化合物,促进知识高效准确的理解.

三、科学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化学知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教师要彻底摆脱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科学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生活问题,使其感受到化学的价值,锻炼他们应用能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需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带领学生观察、调查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基本营养物质”教学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也是日常生活营养的主要来源,他们也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在课下实践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研究面包的主要成分,确定是否含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织他们分组检验,如:淀粉的检验:把碘酒滴到一片面包上观察是否变蓝;蛋白质的检验:将硝酸滴在一片面包上观察是否变黄.葡萄糖的检验:做对比试验,①把少量面包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铜直至沸腾;②将面包替换成葡萄糖做同样操作;③淀粉的水解实验.使其讨论交流实验心得,确认淀粉、蛋白质及葡萄糖的存在.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不少人喜欢通过少摄入淀粉类食品来减肥,这样的方法是否科学?他们分析得知当人体摄入糖类不足时,就会消耗身体内固有的油脂和蛋白质,虽然在体型上能够变,不过免疫力将会下降,所以说的是不可取的.使学生认识到保持健康要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并要求他们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食谱.

如此,教师带领学生科学开展课下实践活动,使其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身边,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与研究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此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还是升华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教师应把握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点,将生活资源融入到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作用和乐趣,进而改善他们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金宝.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中华少年,2019(24):231.

[2]陶新蕊.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19(09):58.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生活素材实践活动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